治未病服务有了科技创新路线图
如今,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有了科技创新路线图。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全文见第3版),提出到2020年末,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建立理论体系框架;优化集成一批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对系统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
《纲要》首次明确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在中医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的理论认识和技术方法。《纲要》明确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理论提升为基础,技术集成为核心,效果评价为抓手,服务应用为重点,案例示范为引导,机制创新为保障,为提高中医预防保健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理论研究,技术、产品研究,标准研究、科技成果应用研究4个方面。
其中,《纲要》提出开展药物、非药物、生活方式等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研究。加强手法、拔罐、艾灸等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的熟化研究。筛选、评价一批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关键技术;收集整理和研究名老中医和长寿人群的养生经验。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开展心理、饮食、起居、运动、环境等适宜养生方法研究。梳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开展养生、健身功法的研究和规范。
《纲要》要求研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围绕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理念、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总结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和实践经验,按照择重急需的原则,示范性研制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标准。
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开展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研究,优先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健康保险服务、优质服务、特殊人群服务等领域进行技术集成和集约化服务的应用研究,建立应用示范基地,探索适宜不同领域和人群使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为保障规划目标和各项任务的实现,《纲要》强调要通过加强领导、组织机制、平台共享、引导投入、队伍建设、交流合作、科普宣传7个方面保障实施。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近年来,治未病工作深入开展,但也凸显一些问题和不足,包括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构建尚不完善,技术方法的科学筛选与集成不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有效机制等。
《纲要》的实施将有利于通过科技创新,全面夯实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基础,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技术体系,为“治未病”健康工程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产业进步;有利于做好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科技创新工作的顶层设计与整体布局,攻关解决该领域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丰富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理论体系,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
上一篇:首批山西中医药师参加儿科临床诊疗研修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