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可借鉴前人思路
继承传统中医学,建立融中西医学为一体的现代中医学,是中医发展的必然选择。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很多中医志士都主张融合西医。然而走过了百余年,中医理论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指导思想明确 具体措施不完善
发展创新中医,让传统中医跟上时代,早已引起国人的重视。卫生部长陈竺说:“打破中西医之间的壁垒,是东西方两种认识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这些思想指导了中西医学结合发展的方向,但具体发展措施尚不够完善,致使发展缓慢。
发展中医是国人都很关心的事。为了中医未来前途的光明,业内人士提出了多种中医现代化的路子,但也受到了许多非议;如怕中医走向西化,长期下去脱离中医基本原则,丢失传统中医的基本理论。
实施传承与现代化并重的策略
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笔者认为,我们应以中医的阴阳大观为纲,遵中医基础为原则,融西医及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为一体,创新、发展现代中医学。
一是走传统中医的路子,办好传统中医教育及临床应用研究,从《易经》、《难经》、五运六气等古典中医理论中深刻挖掘研究,找出更多有益的理论和方药来武装现代中医学。
二是走现代中医的发展路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研发传统中医学,办好现代中医教育及临床应用,让中医现代化、国际化,让古老的中医学与现代科学交融发展壮大。
我们走好传统和现代的两条路子,既不会脱离中医的基本理论,而且还能发展中医理念,大胆融合现代技术,坚持用中医理论指导中医现代发展,使中医的发展走向快车道。
张锡纯的中西结合思路仍可借鉴
中医发展的措施要整体设计,由主管部门组织、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制订方案、政府颁布。这样才能统一,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发展。就具体措施笔者提出以下思路。
中西医融合后的临床诊断、病例分析、病例阐述必须以中医为主,病名可采用现代病名,但辨证首先按中医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机理为主,再融入现代病原、病理、理化检查,综合分析得出诊疗意见,治疗则中西医药优选。
如普通感冒,在辨治中可用阿斯匹林类西药代替“麻黄汤”,但服用须按“麻黄汤”服法,药后喝热粥助药力,复被取汗,避风寒,方可效佳。对“桂枝汤证”,西医则无速效药,用桂枝汤治疗可显中医的优势。如此就丰富了理论,使中西医互补不足。远在100年前,清末名医张锡纯就开启了用西药阿斯匹林代替“麻黄汤”发汗解表的先河。这种中西医融合的思路对现在仍有借鉴作用。
以上融合中西诊治的案例,代表着一个发展方向,它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包融了现代医学,促进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让病原学、病理学、药理学与中医基本理论融为一体;发展了理论、优化了疗法、减少了痛苦、愈病快花费少。这就是医学发展的目的。《伤寒论》发展到与现代病原学的融合,比“风寒为病”增加了更多的研究对象,拓宽了研究思路,这就是发展。
上一篇:中药材缘何变身“药你命”?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