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从“各说各话”到一个标准
“骨痹·肝肾两虚证”、“骨痹·肝肾不足证”、“骨痹·肝肾亏虚证”,在中医骨科临床病历及学术论文中,常可见到这类名词,同一意思,多种表述。这不仅在临床易引起歧义,造成混乱,撰写科研论文时搜索关键词也易遗漏;更有甚者,在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同一证候可能被国外专家误认为多种病证。
如今这一现象有望改善。12月3~4日,在“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名词审定会”上,中医外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耳鼻喉科这六个学科的标准名词(草案)将通过审定。然而,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与审定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一名之定,十年难期”
科技交流要通畅,名词术语是关键。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是中医学制定学科规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等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研究与中医学最核心的临床疗效息息相关。在当今信息社会,其对于中医现代化,国内外医药交流,学科与行业间沟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没有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学科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因此,2000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批准,首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中医药名词委)成立,挂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为主任,审定中医药基本名词并公布。2004年,成立第二届中医药名词委,审定了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名词。
长期关注科技名词规范工作的语言学家周有光曾用“一名之定,十年难期”形容科技名词规范统一的难度。10多年来,中医药名词委审定公布中医药基本名词5283条,包括中文名、英文名、注释;开展了临床各科名词审定,完成并发布内科名词1419条、妇科586条、儿科411条,增加汉语拼音;以及本次会议审定的中医外科等六学科名词共2736条。去年,该委员会被全国科技名词委评为优秀分委员会。
名词审定是一个过程,没有尽头
“这是一个过程,没有尽头。”第三届中医药名词委副主任兼秘书长朱建平告诉记者,中医药名词审定的总体计划分三步走:规范审定中医药基本名词后,再开展各科名词审定,然后修订已公布的名词、规范审定新出现的名词。“名词需要一稿一稿地修订,每一次修订,都可能增加或删减,甚或修改前一版定稿,这就是过程的含义。”
连任三届中医药名词委主任的王永炎认为,“中医学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沿着非线性的、复杂的、系统的科学方向作不间断探索,积累了大量研究素材及丰富的经验,闪耀着复杂科学思想的火花。”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学科之一,中医药学的许多名词形成于古代,有的甚至沿袭数千年,已构成自己的名词体系。
在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要参与国际科技工程,其名词规范必然要朝向国际。但同时又要保证“中医特色不能丢”,强调本土化,“我主人随”。为此,王永炎提出的“权威性寓于广泛性之中”、“一体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等理念,得到了审定专家的广泛认同,并一直指导着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开展。
心血凝结的成果,应广泛使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中医药名词审定工作不仅积累了丰富经验,还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首届名词委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的蓝本。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我国有关中医药名词术语存在国家规范和国家标准两个系列,有的国家标准年久失修,错误依旧;有的标准和规范之间出现矛盾,致使名词规范和术语标准推广应用都不尽如人意。对此,朱建平认为,亟需发挥中医药名词委作用,利用其专家云集的优势,制订出同时符合全国科技名词委、国家标准委的名词国家规范和术语国家标准。
名词规范工作永无止境。当前,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正着手制订有关术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传统医学部分有关中医
上一篇:陕西强化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