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方产业亟待规范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指中医传统八种剂型膏、丹、丸、散、汤、酒、露、锭之一。据介绍,由于我国江南一带冬天湿冷,因此一直有着秋冬进补、服用膏方以抵御寒冬的传统。
然而,这一在江南一带沿袭多年的滋补产品,近年来却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周端教授介绍,江苏、上海等地的膏方需求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5万余人,人均每次开方的费用为1200元左右,市场销售额约1.8亿元。而北京、广东、山东等多个地区也瞄准了这一市场,各种膏方节、养生文化周等活动迅速将膏方这个过去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滋补盛品带到了寻常百姓家,每到一处都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热情参与。
据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永年介绍,中医膏方作为中医传统剂型之一,强调个体化给药处方,单独加工制备,因人而异,针对性强,疗效显著,是融中药、滋补品和相关食品于一炉,按照一人一方、一人一锅而制作出来的膏类制剂。正是人们对于膏方在“治未病”方面作用的青睐,推动了膏方市场异军突起。
缺少规范令人担忧
然而,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膏方门诊风起云涌,“千人一方”、片面追求效益,不顾膏方质量等情况,给中医膏方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国内膏方市场一哄而上的现象也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担忧。
从目前热情似火、鱼龙混杂的膏方市场来看,除了各中医院参与,各药店也都热情参与熬制膏方的工作,膏方的质量无从保证,医疗的安全更加令人担忧。据南京市中医院首席熬膏师杨炳火副主任药师介绍,按照中药制剂的标准来看,膏方制作的程序一点都不能少。先是用水浸泡药材1~2个小时,然后加入5~10倍量的水,在锅里煎煮两小时,之后取药汁去渣。
杨炳火说,反复煎煮3次后,将所有的药汁放在桶内,沉淀12个小时,再用火慢慢烧干。最后再加入冰糖、阿胶等辅料。实际上,最初煎煮时,锅里的水大概有8万毫升,到最后成稠状药膏,只有不到2000毫升,“缩水”了40倍,药品的精华全在膏方里了。但现在很多药店单位都开始采用高压锅“煎药器”流水线操作以缩短时间,或使用不恰当的煎煮容器,或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药材,专家表示这样的膏方熬制出来后效果令人堪忧。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健康事业部总经理翁超明说,由于膏方市场利润丰厚,一些诊所和零售商店也开始加入开方“大军”,药店甚至不给人号脉就开方。有的医院不顾患者的具体情况,有求必应,开的方子越来越贵,名药贵药越用越多,医生几乎变成了“开膏匠”,造成资源浪费。
翁超明强调,膏方的质量与医生处方、膏方选用药材的质量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尚无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使膏方的生产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
规范化、标准化是方向
膏方目前受到的热捧,不仅是其传统中医药瑰宝和养生文化的体现,更说明中医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中医药养生保健市场也在逐步扩大。正是因为这样,不少专家表示,膏方是中医药的瑰宝,一定要善加利用和保护。越是在膏方被追捧的情况下,越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悉心呵护膏方等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可喜的是,在近日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膏方高峰论坛上,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的筹备委员会正式宣布成立,以更好地为膏方学术和产业的发展搭建全国交流平台,为中医膏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性的行业指导规范,尽早规范全国的膏方市场,促进膏方事业可持续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还专门讨论了《中医膏方临床应用规范》、《中药个体膏方制备操作规范》等,对膏方的组织应遵循辨证施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合理使用相关食品等原则达成了共识。膏方市场的规范化操作即将有章可循。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指出,膏方体现了历史悠久、特色突出、作用持久、应用方便的中医药特色,具有全面调理的功能,也是一门融合中华文化、中医理论和特色技艺的优势学科,其所独具的特色技艺对膏方的生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生及医疗领域要倡导规范,学术界应加强研究,证实膏方效果,揭示膏方机理;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工艺,是膏方的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文化推广是重点
曹洪欣表示,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即将成立,将从组织建设上为膏方学术发展提供保障。但同时还要积极构建膏方研发基地与学术交流平台,加强膏方人才队伍建设。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水平中医专家膏方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曹洪欣说,别看我们有很多中医大家,但由于受地域限制,没有真正把膏方知识和制膏技能掌握好,在全国也没有专门研究膏方的专业,这一点应该得到重视。他还指出,膏方知识普及和推广队伍建设也应该加强,只有让更多的百姓掌握了制膏技术,中医才更能发挥其作用。
作为一直支持膏方产业发展的中医药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早在去年年底就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等单位合作,计划共同开展为期3年的中医膏方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将首先在103家治未病中医院逐步开展,为每家医院培养出5~10位膏方专家。
该公司总经理秦玉峰表示,应该积极推广膏方在预防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等领域的运用,着力提升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积极推广膏方文化,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全国的中医药界同仁应一道致力于中医膏方的传承与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的“名药、名厂、名店”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工程,积极推广中医药养生文化,东阿阿胶积极与各地名店名院合作,推广膏方。同时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首先与上海市科协合作,开展了进社区的科普文化展板活动,普及中医药养生知识。现在,科普大篷车已深入到10个城市的,深受百姓欢迎。
上一篇:中药资源持续利用前景可期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