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上焦篇 暑温
22.形似伤寒,但右脉洪大而数,左脉反小于右,口甚渴,面赤,汗大出者,名曰暑温,在手太阴,白虎汤主之。脉芤甚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标「暑温」之大纲也。按温者,热之渐。热者,温之极也。温盛为热,木生火也。热极湿动,火生土也。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暑成矣。若纯热不兼湿者,仍归前条温热例,不得混入暑也。形似伤寒者,谓头痛身痛,发热恶寒也。水火极不同性,各造其偏之极,反相同也。故《经》谓水极而似火也,火极而似水也。伤寒伤于水气之寒,故先恶寒而后发热,寒郁人身,卫阳之气,而为热也。故仲景《伤寒论》中,有已发热或未发之文。若伤暑则先发热,热极而后恶寒,盖火盛必克金,肺性本寒,而复恶寒也。然则伤暑之发热恶寒,虽与伤寒相似,其所以然之故,实不同也。学者诚能究心于此,思过半矣。脉洪大而数,甚则芤,对伤寒之脉浮紧而言也;独见于右手者,对伤寒之左脉大而言也。右手主上焦气分,且火克金也。暑从上而下,不比伤寒从下而上,左手主下焦血分也,故伤暑之左脉,反小于右。口渴甚面赤者,对伤寒太阳证,而不赤口不渴而言也。火烁津液,故口渴,火甚未有不烦者,面赤者,烦也。烦字从火从页,谓火现于面也。汗大出者,对伤寒汗不出而言也。首白虎例者,盖白虎乃秋金之气,所以退烦暑,白虎乃暑温之正例也,其源出自《金匮》,守先圣之成法也。
23.《金匮》谓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则淋甚。可与东垣清暑益气汤。
张石顽注: 谓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此因暑而伤风露之邪,手太阴标证也。手太阴小肠属火,上应心包二经,皆能制金烁肺,肺受火刑,所以发热恶寒,似足太阴证。其脉或见弦细,或见芤迟,小便已,酒然毛耸,此热伤肺胃之气,阳明本证也(愚按:小便已,洒然毛耸,似乎非阳明证,乃足太阳膀胱证也。盖膀胱主水,火邪太甚而制金,则寒水来为金母复仇也,所谓五行之极反兼胜化已之化)。发汗则恶寒者,气虚重夺(当作伤)其津(当作阳)也。温针则发热甚者,重伤经中之液,转助时火,肆虐于外也。数下之则淋甚者,劫其在里之阴,热势乘机内陷也。此段经文,本无方治,东垣特立清暑益气汤,足补仲景之未逮。
愚按:此言太过,仲景当日必有不可立方之故,或曾立方,而后世脱简,皆未可知,岂东垣能立,而仲景反不能立乎?但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临时斟酌是善。至沈目南《金匮要略注》,谓当用辛凉甘寒,实于此证不合,盖身重疼痛,证兼寒湿也。即目南自注,谓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内暑而兼阴湿之变也。岂有阴而用甘寒,柔以济柔之理?既曰阴湿,岂辛甘所能胜任,不待辩而自明。
〔清暑益气汤方〕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复法。
黄耆〔一钱〕、黄柏〔一钱〕、麦冬〔二钱〕、青皮〔一钱〕、白术〔一钱五分〕、升麻〔三分〕、当归〔七分〕、炙草〔一钱〕、神曲〔一钱〕、人参〔一钱〕、泽泻〔一钱〕、五味子〔八分〕、陈皮〔一钱〕、苍术〔一钱五分〕、葛根〔三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
水五杯,取二杯,再煮一杯,分温三服。虚者得宜,实者禁用,汗不出而但热者禁用。
24.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本页关键字:温病条辨 暑温 伤寒 发热 恶寒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温病条辨》上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 下一篇:《温病条辨》上焦篇 补秋燥胜气论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