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脉经卷第六 脾足太阴经病证第五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
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胻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侠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管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而食,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疸,好卧,不能食肉,唇青,强立股膝内痛厥,足大指不用。盛者,则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去本节后一寸,别走阳明,其别者,入络肠胃。
厥气上逆,则霍乱。实则腹中切痛;虚则膨胀。取之所别。
脾病,其色黄,体青,失溲,直视,唇反张,爪甲青,饮食吐逆,体重节痛,四肢不举。其脉当浮大而缓,今反弦急,其色当黄,今反青,此是木之克土,为大逆,十死不治。
《脉经》目录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脾气盛,则梦歌乐,体重,手足不举。
厥气客于牌,则梦丘陵大泽,坏屋风雨。
病在脾,日昳慧,平旦甚,日中持,下晡静。
病先发于脾,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一日之胃,而腹胀;二日之肾,少腹腰脊痛,胫酸;三日之膀胱,背筋痛,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散,色不泽者,当病足骭肿,若水状。
脾脉沉之而濡,浮之而虚,苦腹胀,烦满,胃中有热,不嗜食,食而不化,大便难,四肢苦痹,时不仁,得之房内。月使不来,来而频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即为急,实即为踊,痛踊相搏,即胸胁抢急。
趺阳脉浮而涩,浮即胃气微,涩即脾气衰,微衰相搏,即呼吸不得,此为脾家失度。
寸口脉双紧,即为入,其气不出,无表有里,心下痞坚。
趺阳脉微而涩,微即无胃气,涩即伤脾,寒在于膈,而反下之,寒积不消,胃微脾伤,谷气不行,食已自噫,寒在胸膈,上虚下实,谷气不通,为秘塞之病。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为阳,卫气长;迟则为阴,荣气促。荣卫俱和,刚柔相得,三焦相承,其气必强。
趺阳脉滑而紧,滑即胃气实,紧即脾气伤。得食而不消者,此脾不治也。
能食而腹不满,此为胃气有馀。腹满而不能食,心下如饥,此为胃气不行,心气虚也。得食而满者,此为脾家不治。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肉瞤瞤而短气也。
凡有所击仆,若醉饱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脾伤则中气阴阳离别,阳不从阴,故以三分候死生。
脾气弱,病利下白,肠垢大便坚,不能更衣,汗出不止,名曰脾气弱。
或五液注下,青、黄、赤、白、黑。
病
本页关键字:脉经 脉经卷 脾足太阴经病证 脾气虚 脾脉沉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脉经》脉经卷第六 小肠手太阳经病证第四 下一篇:《脉经》脉经卷第十 手检图三十一部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