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中医推拿 --> 小儿推拿 --> 儿科推拿疗法

儿科推拿疗法

儿科推拿在民间常称之为“推惊”、“摩惊”、“掐惊”等,它是在四诊八纲、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手法刺激一定的穴位(或部位),通经络,行气血,和营卫,以调整患儿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其抗病能力,达到防病保健和治病的目的。
食法。

3.捏脊法捏、拿、推、捻、提、放、按、揉等八个基本手法。

具体操作方法:小儿推拿手法比较重视补泻,如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左揉为补,右揉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基本上是按照操作方向和手法的轻重缓急来定补泻的。同时根据补泻的需要,选用葱姜汁、酒精及清水等作为递质,以加强“补”和“清”的作用。这些方法为临床医生所广泛应用。至于其手法的具体操作,这里就不作介绍。这里仅介绍一种鲜为人用的老虎吞食法,即由医生用口咬仆参穴,用以救治小儿急惊卒死者。咬时,由医生用洁净白布一方,将病儿足跟包起,然后张口咬之,多用于病儿搐搦或昏厥(休克)时。咬时,如病儿感觉疼痛而惊叫者,尚可救治;如无知觉者,则预后不良。施行此法而病儿无知觉者,说明病已沉重,应赶紧请医诊治,不可连续咬,防伤破皮肤,徒然增加病儿痛苦。

三、儿科推拿疗法的作用部位

一般都是施法于穴位,也有施法于某个面或经络,如捏脊法主要作用部位在督脉和膀胱经脉。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如下。

1.头面颈项部穴位百会、天门(攒竹)、太阳、坎宫、山根(山风)、人中。(水沟)、迎春、牙关(颊车)、印堂(眉心)、耳后高骨、风池、天柱(颈骨)、承浆等13个穴位。

2.胸腹部穴位天突、膻中、乳根、乳旁、中脘、神阙(脐中)、腹、天枢、丹田、肚角等10个穴位。

3.背腰部穴位定喘、大椎、肩井、风门、肺俞、脾俞、肾俞、腰俞、七节(七节骨)、龟尾(长强)、脊柱等11个穴。

4.上肢部穴位脾土(脾经)、肝木(肝经)、心火(心经)、

肺金(肺经)、肾水(肾经)、肾顶、肾纹、大肠、小肠、四横纹、小横纹、掌小横纹、胃经、板门、小天心、内劳宫、内八卦、一窝风、膊阳池、总筋、大横纹、十王(十宣)、老龙、二扇门、少商、虎口(合谷)、甘载、二人上马(上马)、威灵、精灵、外八卦、外劳宫、三关、天河水、六腑等35处穴。

5.下肢部穴位箕门、百虫(血海)、鬼眼(膝眼)、足三里、止痢、三阴交、鞋带(解溪)、丰隆、涌泉等9个穴位。

【主治病症】

一、感冒

常规方法为:推攒竹,分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掐总筋,分阴阳,推三关,推六腑,揉膻中,揉肺俞。

风寒者加拿风池,拿合谷,揉二扇门,掐阳池,多推上三关以辛温解表。

风热者加清补脾胃,揉中脘,摩腹。

夹痰者加按揉天突,擦胸,按揉乳旁、乳根。

夹惊者加清心经,清肝经,掐十王,掐老龙,水底捞明月,大清天河水。

二、咳嗽

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黄蜂入洞,拿风池,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拿合谷。

内伤咳嗽者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二马,按揉气海,揉肺俞,揉肾俞。

三、哮喘

推肺经,推四横,揉板门,按天突,揉膻中,擦胸胁,揉肺俞,擦背。

寒喘者加黄蜂入洞,按风池,补肺经,拿合谷,推上三关,拿肩井。

阳虚者加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丹田,揉脾俞,揉肾俞,按揉三阴交。

热喘者加清肺经,清大肠,退下六腑,揉膻中改为分推膻中,推脊。

四、小儿肺炎

清肺经,推上三关,退下六腑,按天突,开璇玑,按弦搓摩,按肺俞。

偏于寒者加黄蜂入洞,按风池,揉二扇风,擦胸背。

偏于热者加清天河水,分推膻中,推天柱,推脊。

热毒甚者加掐十王,清心经,补脾经,揉小天心,水底捞月,清天河水,推中脘。

五、麻疹

疹前期: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擦迎香,按风池,清脾经,清肺经,推上三关,揉肺俞。

出疹期:拿风池,清脾经,清肺经,水中捞月,清天河水,按揉二扇门,按肺俞,推天柱。

恢复期:补脾经,补肺经,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儿科推拿疗法  感冒  咳嗽  哮喘  小儿肺炎  麻疹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无        下一篇:春季小儿咳嗽 自我推拿有三步

>> 返回小儿推拿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