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技术的术前准备
一、 心理准备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仔细询问病史、详细检查及耐心治疗外,术者的态度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态度不严肃,精神不集中,让患者感到厌烦,不能坚持治疗,影响疗程。有的医师对患者态度不好,不耐心解释,在语言上,给患者一种不良刺激,引起患者反感,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故术者要细心耐心、详细解释、态度和蔼、精神集中,争取患者的合作,才能达到治好疾病的目的。
为了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作治疗前,应向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包括刺激的疼痛、病程,疗程、疾病的预后等,尤其对初诊患者,更加必要,以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或不愿意接受本疗法的治疗,或不能连续治疗而影响效果。
二、物品准备
拔火罐时需要准备治疗盘、火罐数个、95%酒精棉球、血管钳1把、打火机;走罐时需要准科凡士林油膏等润滑剂;使用药罐时需要准备药物等;使用针罐时需要准备针灸用具等。此外,还应当准备治疗皮肤损伤、晕罐等意外情况的药品和器械。
三、 体位选择
病人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的体位使病人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充分暴露。体位的选择原则,一是尽量采取病人自然舒适,又能持久的体位;二是便于操怍。现将临床常用的体位介绍如下。
(1)卧位
应用范围广泛,常用的有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对于初诊、年老体弱、小儿和有过敏者、小儿或瘫痪患者均采用卧位。
1)仰卧位:患者自然平卧于床上,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放于腹部。取头面部、前胸、前肋间、腹部、上肢掌侧、下肢前侧及手足部位的穴位时均可以采用此体位。
2)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颌下垫一薄垫.两臂抱于薄垫上或平放于身体两侧,这是常用的体位。取头颈、肩背、腰骶部及下肢后侧诸穴时可采用此体位。
3)侧卧位:令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同侧下肢呈屈曲状,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适合于周身除接触床的各个部位。
(2)坐位
1)俯伏坐位:患者坐于一方凳上,头部俯伏于前方桌子上。适用于后颈部、肩部、背部、腰部、骶部、臂部、髂嵴部、后肋间、后头部等。
2)正坐位:患者直身起坐,适用于头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四、清洁吸拔部位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温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不过要待皮肤干燥后再行拔罐(水煮法、抽气法、蒸气法不在此限)。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造成感染,应行剃毛。
若应拔部位凸凹不平或有多头痈、溃疡等,宜采用面垫法;若患部因疮疡而干硬者,宜预先消毒湿毛巾浸软,可以避免拔罐时疼痛,而且能吸拔得深入、彻底。如果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应预先剃除毛发,然后在应该拔部位涂适量的凡士林或采用面垫;如患者不愿剃或不能剃时,也可试用热肥皂水将毛发、皮肤洗净后涂适量的凡士林或热面垫拔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