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的拔罐疗法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 脾俞、次髎、蠡沟、三阴交、太冲。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5-3]。
次髎:见前。
蠡沟: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见图5-1-4)。
三阴交:见前。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 (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6-3]。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脾俞、次髎、太冲穴用梅花针叩刺,后在脾俞、次髎穴上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蠡沟、三阴交两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lo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方法二
(1)选穴 关元俞、次髎、带脉、阴陵泉、三阴交。
(2)定位 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5-4-4)。
图 5-4-4 关元俞、次髎
次髎:见前。
带脉:见前。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坐位, 用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胫骨内侧)由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关节下时,胫骨向内上弯曲之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3-10-2]。
三阴交:见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关元俞、次髎穴用梅花针轻叩刺,再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注意事项
(1)拔罐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要坚持多疗程治疗,以巩固疗效。
(2)要积极查治导致本病的其他病证。
(3)不吃生冷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注意阴部卫生,节制房事。
四、病例
李某,女性,35岁。带下色黄已3年,气味臭秽,质稠量多,口苦咽干,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带下,妇科检查为宫颈炎。穴取次髎、三阴交、中封、行间,采取刺络拔罐法,上述各穴用梅花针轻叩刺,出血3毫升,之后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