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血法
鳝血法是用鳝鱼血涂敷患部或滴入耳、鼻内,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
鳝血法早在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已记载,鳝血“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以后本法应用范围又有扩大,使用方法也有所发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载有治口眼喁斜,取“大鳝鱼一条,以针刺头上血,左斜涂右,右斜涂左,以平即洗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鳝鱼血,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疹后生翳,点少许入目。治赤疵,同蒜汁、墨汁频涂之,又涂赤游风。”现代有人沿用本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亦取得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
一、局部涂敷法
主要用于口眼喁斜(面神经麻痹),癣、瘘等病证也可参照应用。
1.将鳝血涂于患侧(口向左歪,右为患侧;向右歪,左为患侧),30分钟后洗去,3天后再进行第二次治疗。
2.先用面粉加水调搓成细长面条,做成圆圈形置于面部患侧(防止鳝血流掉),然后用消毒注射针头,在消毒过的地仓穴上划一“十”字,略使渗出血液,接着取鳝鱼1条,将头切去,滴血于面圈范围内(地仓穴处滴厚些),2天后擦去,每隔2~5天1次。
二、滴耳、鼻法
可用于治疗耳痛(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鼻衄等。将黄鳝放在清水中养6~8小时,用时以镊子或止血钳将黄鳝颈部夹住,以消毒过的剪刀将其尾巴剪断,将鲜血滴耳中或鼻中。滴鼻后要仰头数分钟;滴耳后则需侧卧20~40分钟,滴耳前要先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将患耳洗净、擦干。
【主治病症】
一、口眼喁斜(面神经麻痹)
鳝血乳香牵正膏(浙江中医杂志1982;(1):37) 鲜鳝鱼血、乳香末适量。上药拌匀成膏状,涂敷患侧地仓、颊车、下关、颧髎、大迎、巨髂等穴,也可涂患侧全面,每日1次,连用5~15次或至愈。功能活血除风。主治口眼㖞斜。
二、麻木
鳝血消麻方(《俞穴敷药疗法》) 鳝血30滴,麝香O.15g。用铁锥刺鳝鱼的头部,取滴出之稠血30滴,加入麝香调匀,涂患侧地仓穴周围,直径2era,每隔15分钟涂1次,共4次,3~4小时后洗去。若不效第二天或隔日再涂,直至病愈。功能除风活血通络。主治面部麻木。对其它部位(如四肢)麻木,可根据经络循行选取适当的穴位涂敷。
【注意事项】
治疗口眼喁斜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口眼喁斜已恢复正常,应及时去掉药物。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