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特色 --> 药物熏洗 --> 药物熏洗技术的基本原理

药物熏洗技术的基本原理

药物熏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药物熏洗技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的蒸汽熏疗,待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

一、药物熏洗技术的中医理论依据

药物熏洗技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的蒸汽熏疗,待温后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其作用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以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其作用原理在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亦有记载。如《黄帝内经》载“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认为疾病乃邪气由外入侵所致,对疾病的治疗也应从外而解:“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除其邪则乱气不生”,此“渍形”即是药物熏洗疗法,认为通过熏洗发汗使邪外出,邪出则疾病不生。《外科精义》载“塌渍疮肿之法,宣通行表,发散邪气,使疮内消也。”认为药物熏洗可发散行表,使邪外散。《外科大成》载“……使气血疏通以舒其毒,则易于溃散而无瘀滞也。”又说“流通气血,解毒止痛,去痕脱腐。”认为药物熏洗可疏通气血而达到活血祛瘀、解毒止痛的功效。《外科正宗》有“使气血得疏,患者自然爽快,亦取瘀滞得通,毒气得解,腐肉得脱,疼痛得减……”。这些都是主要从发汗解表,发散外邪,疏通气血的角度来认识萁作用原理,说明古代医家已经意识到人体气血输布流通的重要性,而药物熏洗具有解表祛邪,除湿消肿,化瘀止痛之功。清代医家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对药物熏洗作用原理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阐述。认为药物熏洗的基本作用是“枢也,在中兼表里者也,可以转运阴阳之气也”,“可以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可以升降变化,分清浊而理阴阳。营卫气通,五脏肠胃既和,而九窍皆顺,并达于腠理,行于四肢也”,并认为此法“最妙,内外治贯通在此,……可必期其效”。通过药物熏洗疗法起到疏通腠理、活血通络、行气止痛、改善气血运行的作用。吴氏使药物熏洗技术在前人临床应用基础上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使药物熏洗技术更臻于完善。

二、药物熏洗技术的现代医学原理

药物熏洗技术是借温度、药物的作用,对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疗法。煎煮的药液趁热在皮肤或患部熏洗时,由于温热刺激,引起皮肤和患部的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机能;并且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产生杀虫、杀菌、消炎、止痒、止痛等作用;药物经透皮吸收进入人体后,通过激动组织细胞的受体或参与调节新陈代谢等过程发挥其防治作用。

(1)促进血液循环

药物熏洗的温热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引起周身体表毛细血管网充分扩张、开放,外周血容迅速增多,导致体内储血重新分布,进而引发全身血液加速循环,有利于血肿和水肿的消散。

(2)促进药物吸收

熏洗时皮肤角质层被充分水合,水合后的角质层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输运功能,使药物更容易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

(3)抗菌消炎

熏洗使药物作用于局部组织,使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高于其他部位,对真菌、细菌感染性疾病,能直接起到抑制和杀灭病菌的作用。

(4)止痛

药物熏洗是通过热与药的共同作用,加速血液、淋巴循环,加强代谢物的排泄,促进炎性致病因子的吸收与排泄,较快缓解肌肉及周围软组织紧张,加速人体对中药的吸收,使局部致痛韧质迅速消失,从而缓解疼痛。

(5)止痒

药物熏洗使皮肤久浸于温热药汤中,能使角质层软化或膨胀,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也可通过毛囊或腺管被吸收到体内发挥其止痒作用。

(6)增强免疫力

在中药熏洗温热作用下,可引起神经反射,激发机体自身调节作用,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周同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加强,促进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增强新陈代谢,达到调节脏腑机能、防病治病的作用。

本页关键字:药物熏洗技术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药物熏洗技术的器具        下一篇:痤疮的药物熏洗疗法

>> 返回药物熏洗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