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而不是局部医学,是动态医学而不是静态医学,是功能态医学而不是形态(解剖)医学,因而有着自身独特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原理。

中医学是整体医学而不是局部医学,是动态医学而不是静态医学,是功能态医学而不是形态(解剖)医学,因而有着自身独特的诊治及预防疾病的原理。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断就是诊察了解、分析判断的过程。医学诊断是医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不同的医学诊断活动,有着各自不同的诊断依据、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认识疾病发展的基本理论模型

1、“邪正相争”——最基本的病变发展演变规律

正常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变之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是一切抗病因子和因素的总和,邪气是一切致病因子和因素的概称。

“邪正相争”导致出现“邪正盛衰”的变化,随着这种变化,可出现:正胜邪退,则病愈,或病情渐轻,向愈;邪盛正衰,则病重,或病情渐重,恶化。

2、阴阳失调——常人变为病人的关键

正常之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变之时,人的阴阳失衡而出现阴阳盛衰,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3、气机逆乱——病变之人气机(功能)运行的状态及其规律

正常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有序,升清降浊,气血条畅,五脏六腑通泰,四肢百骸得养,内外整体和谐,使得“阴平阳秘”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病变之时,气机的升降出入紊乱甚而逆乱,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毒”邪内积;五脏六腑不调,四肢百骸失养,内外整体不和,则病变由生。

(二)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以人体“藏于内,现于外”的“藏象”为依据和信息源

中医诊察了解疾病,可以不打开人体,不依赖解剖学知识和现代仪器,仅用望、闻、问、切“四诊”,靠医者的感觉器官,就能从人体外部获知人体内部变化的信息,进而查知其内部变化。

中医应用望、闻、问、切方法收集到的信息,就是从整体入手,收集和辨别人“藏于内,现于外”的“藏象”信息。如是,“藏象”就成为中医诊察了解、分析疾病的最基本的信息依据和来源。

2、“藏象”是人整体生命活动的具体反应信息

中医理论认为“藏于内之脏,必有形于外之象”,“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通过察外现之“象”,即可知内在之“藏”的变化。其原因和依据在于:

其一,人体以居于内的“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连六腑、奇恒之腑,外连经脉、骨肉、皮毛,形成一个互为表里、如环无端、阴阳互根、气血流畅、内外互通的有机整体。

其二,人与外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内外互通。人体内外联系互动的生命活动过程,也是人体功能活动的过程,产生着大量的信息,发生着交流运动,形成生命活体的“功能态”信息而表现于外,从人体外可征可知。

其三,对“藏于内”而“现于外”的生命活体的“功能态”信息进行辨别分析的方法,蕴含和运用了现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原理。

3、察“象”知“藏”是中医诊病的根本途径

中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不以解剖学的还原分析为主,而是以整体综合性地收集分析“藏于内、象于外”,“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藏象”为依据。

察外现之“象”而知内在之“藏”,就是通过分辨“藏于内、形于外”的人体“功能态”信息,诊病变化。依据分辨“功能态”信息诊病,其实质就是应用“生物信息学”原理诊病。

4、“以常衡变”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标准与参照方式

中医学认为,万事万物均由“阴阳”构成,均有“常”与“变”。天、地、人、事之“常”即为“阴平阳秘”,天、地、人、事之“变”即是“阴阳失衡”,或“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甚则“阴阳离绝”。因此,以“阴平阳秘”所形成之“常”,衡量评价评判“阴阳失衡”所致之“变”,即为中医诊病的基本标准与参照方式。

“常”,即为常规、常理、常识、常量,具有相对性与广泛性。

“变”,即为变化、改变、异常。细细分辨,又有“常中之变”与“异常之变”的不同。

5、“司外揣内”与“见微知著”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式

中医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藏象依据,通过察“象”知“藏”的根本途径,依据外在的“象”,综合分析推知揣测内在之“藏”的生理病理变化。

“司外”,就是紧紧地全面地抓住并分析人体内在之“藏”表现于外的“象”;“揣内”,就是依据外在之“象”,全面分析推知揣测内在之“藏”的状况。

“见微知著”蕴涵着“生物全息”的原理,揭示和反映出中医诊病整体分析的内在联系。中医认为,整体变化源于局部的变化,局部可显整体。这蕴涵着“生物全息”的原理。如:全身的气血、经气的运行,可在某一些特定局部反映出来。如:脉象、舌象等。

6、整体诊察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在整体观的指导下,中医既把握住人的整体联系,又注意分部位诊察,以全面收集病情资料;既分别运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法诊察病情,又强调将望、闻、问、切四诊的认识合参,印证、校验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以确保诊察结论的可靠性和全面性。

本页关键字: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上)  中医诊治疾病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微博·中医药(十三)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