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升降汤
李乃庚,1939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精于儿科杂病,善用外治疗法。主编出版《小儿外治疗法》等学术专著8部,参加编写《实用中医儿科学》等医学著作5部,发表论文50多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专利2项。
组成:薄荷6克,连翘10克,钩藤10克,望江南10克,焦楂曲各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6克,蓬莪术10克,生军1克,蝉衣6克,板蓝根30克,甘草5克。
功能:解表导滞,清热利咽。
主治:小儿外感发热,鼻塞咽痛,腹胀干咳。或突然高热,萌牙欲出,牙龈肿痛,乳蛾红肿,舌苔薄黄或黄腻,口臭,大便不调者。
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200~00毫升,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
方解:小儿既多内伤乳食病,亦多外感时邪病,然而更多的是外感内伤并存之证,临床上既有鼻塞流涕,发热咳嗽等症,又见腹胀口臭、大便不调等症。故谚曰“人无内热,则无外感”。实为宿食积蕴而生内热,内热生则荣卫易虚,不御风邪而易外感。此类患者以出牙幼儿尤为多见,萌牙时口水绵绵,牙龈红肿,疼痛难眠,抗病力和消化力下降,既易食积又易外感,故外感内伤并存者尤多。所以方中用薄荷、连翘、蝉衣、板蓝根疏风利咽、升清散热;钩藤、望江南既能解表退热,又可防小儿高热惊厥;用焦楂曲、莱菔子、莪术、大黄,旨在消导通腑,下馨饪之邪,浊气降则内热清;陈皮、甘草理气和中,脾胃和则升降有序。
加减运用:此方剂量对婴幼儿是大剂量,但可不必减量,剂量大可以缩短疗程,为保证安全,可分多次服用,故1剂分4~6次服,中病即减,热退后未复升,当减量服用,一般1剂即能热退病除。若咳嗽明显者加炙冬花、炙紫菀各10克,若鼻塞多清涕,且鼻痒者,加辛夷、白芷各10克。若伴有呕吐者加苏叶6克,川连1克。
上一篇:桂枝汤及桂枝汤类方析 下一篇:盛丽先:三拗汤治儿童咳喘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