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缺血的健康隐患
阿尔茨海默症在中国有个通俗的叫法“老年痴呆症”。不久之前,国际阿尔茨海默症联合会公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症2015年报告》称,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程度加快,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出现成倍增长。随着“痴呆”症发病率的上升,人们对其防治有了更多的关注。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的发病前期绝大部分患者都曾长期有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存在。
这些症状帮助你发现慢性脑缺血
45岁的刘先生有点高血压,血脂也高,最近一年总觉得有点头晕、头昏沉,经常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还经常耳鸣。经常忘事,比如想打电话,突然怎么也想不起来家里的电话号码;看到同事突然就叫不上来名字;最严重的是开会的时候正说着话,打了个哈欠就忘记了自己正在说什么……一开始刘先生以为是最近事情多,有点累,没引起注意,认为只是血压控制不良,到心血管科就诊,调整降压方案。可是血压控制良好,上述症状却仍然存在,而且乏力、日间嗜睡的现象日益明显。转神经内科就诊,经相关检查发现,刘先生存在慢性脑缺血,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症状体现在运动、感觉和意识三个方面,通常突然发作又突然消失。
(1)头晕。
(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脸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
(3)暂时的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
(4)肢无力或活动不灵。
(5)头痛。
(6)突然原因不明的跌跤或晕倒。
(7)短暂的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
(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
(9)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状态。
(10)一侧或某一肢体不自主地抽动。
(11)患者突然但暂时出现的视物不清。
(12)一侧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跌落,出现“剃须刀跌落”现象等等。
慢性脑缺血的四大原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颅内外动脉口径变小或血管变硬,都可减少脑供血。在诸多使脑血管变狭窄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1)血管壁受损,管腔狭窄——脑动脉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狭窄、变细、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减少,尤其在连续长时间用脑过度后,常常发生相对脑供血不足。(2)血压下降,血流缓慢——常见于低血压或心脏功能不全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有动脉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时血压较白天下降,这时血流缓慢,清晨醒来时就会发生脑供血不足。(3)颈椎病——椎动脉是供应脑的重要血管,它穿行于颈脊两侧的横突孔,上行至颅内。当病人有明显的增生性颈椎病,伴有椎间孔狭窄,尤其是猛烈转颈时,可使椎动脉受压,引起暂时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眩晕。(4)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黏稠度增高——如红血球增多症、高血脂症、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流淤滞,都容易导致慢性脑缺血。
慢性脑缺血的预防
慢性脑缺血发病率高,有年轻化趋势;常是脑梗塞和老年痴呆的前奏,危害性大;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注意预防。
按照大脑喜欢的方式作息
日常饮食里多吃补血、含铁丰富的食物以及富含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的食物。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如洋葱、西红柿等)、水果、鱼、黑木耳、少量醋、干红葡萄酒等,可以起抗氧化作用,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最好睡前喝一杯水。要适当的增加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散步等,每次30~40分钟,每周至少5天,或者打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用脑:平时看看电视、报纸;做些手工劳作或家务事;也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调制性情,增强脑的思维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疲劳。
选择养血清脑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脑缺血一般是以肝血不足,肝阳化风为主证,这与养血清脑的功能主治非常吻合,即“养血平肝,活血通络”。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养血清脑能够改善脑循环的不良状态。可以增加脑流量,改善微循环,防止大脑神经细胞衰退甚至凋亡,恢复脑疲劳,改善大脑病理生理状态。所以,在临床上大多数专家会推荐养血清脑(颗粒/丸),对其引起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症状的效果极佳。但一定不要以为症状改善了,就不用再继续服用药物了。因为,该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脑动脉硬化,其中包括小血管硬化(也称玻璃样改变),这些病理变化是循序渐进,即进展性病理过程,并非短时间治疗就可以得到根本性治疗结果。所以,通常建议连续服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更佳,并且还可预防和治疗轻度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记忆功能。
本页关键字:老年痴呆症 慢性脑缺血 慢性脑缺血原因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