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下)
肺以通为顺;以气为用;以阳为本;以血为体;以阴为养。肺主一身之气,气道通畅,有利于肺主气、宣发肃降、朝百脉、通调水道等机能的正常发挥;肺阳温煦津液,化气行血,温养皮毛,发挥防御外邪的能力。肺脏通过“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全身的血液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形成清气(氧合血红蛋白)再输布全身,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脏需要阴液的滋润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肺阴虚而致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血液呈“浓、黏、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说明肺阴虚证态的病理表现。
1、邪束肌表,辛散使通 外邪束于肌表,肌腠郁闭,营卫之气阻遏不通。风寒束表,营卫凝涩不利,腠理闭塞,肺气不宣。当用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之品。如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荆芥、白芷、紫苏叶、细辛等;风热袭表,肺卫不利。当用辛凉解表之品。如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芦根、蝉衣、柴胡、升麻、桑叶等。临床辨治感冒,首先应该辨明病因,要注意“治病调人”重视患者的体质状态和有无内伤基础的病理存在。
2、肺气上逆,肃肺使通 内伤饮食劳倦,外感六淫之邪,致使脏腑功能失调,痰湿内生,阻于气道致肺失清肃,气不得降,上逆为咳为喘,胸闷肺胀等。当用肃降肺气,止咳平喘之品。如麻黄、苏子、杏仁、射干、半夏、旋覆花、厚朴、枇杷叶、前胡、莱菔子等。运用本法,若见表证,宜配用宣肺解表药;体虚肺弱者,可与补肺法同用;呼多吸少,腰腿无力,可与温肾纳气之法并施。
3、寒饮内停,温肺使通 寒邪由表入里,肺失宣肃,水饮内停;或恣食生冷,脾阳受损,中焦虚寒,痰湿内生,母病及子而见咳喘痰稀,干呕,下利,小便数等。宜用麻黄、桂枝、半夏、细辛、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生姜;“培土生金”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等。若见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属肺脾气虚者,可加入人参、黄芪、白术等甘温扶阳之品。
4、痰热壅肺,清肺使通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寒邪束肺,郁久化热;郁热熏蒸,炼液成痰。可见发热咳嗽,喘促胸闷,口渴,咳吐黄痰等。宜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品。如生石膏、黄芩、知母、瓜蒌、栀子、桑白皮、蒲公英、银花、连翘、芦根、鱼腥草等。毒热炽盛,临床要加大清热解毒药物的用量,如蒲公英、连翘、银花、鱼腥草皆可用30克,热伤肺络咳血者可加生地黄、桑白皮、仙鹤草、功劳叶、白茅根、芦根等。
5、肺实气闭,泻肺使通 水饮、痰浊、实热壅阻于肺,可见咳喘胸满,气急喘促,心悸浮肿,不能平卧,咳痰黄稠,烦热口渴等,宜用清热泻肺,下气平喘之品。桑白皮、地骨皮、薏苡仁、黄芩、鱼腥草、芦根等;气急,心悸,不能平卧,一身面目浮肿或水停胸胁,非一般清热宣肺化痰之剂所能涤除,需投葶苈子、芫花、桑白皮、皂荚等峻药,方能收功。
6、燥邪犯肺,润肺使通 燥为秋季之主气,初秋多温燥;深秋多凉燥。温燥之邪犯肺,临床常见口鼻干燥,干咳少痰,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皲裂等。宜用清宣燥邪,凉润肺金之品。如桑叶、沙参、杏仁、芦根、花粉、麦冬、阿胶、梨皮等。凉燥之邪伤肺,则肺气不宣,常见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口燥等。宜用轻宣凉燥,润肺止咳之法,常用杏仁、桔梗、苏叶、前胡、炙甘草、清半夏等。
7、气虚久咳,补肺使通 肺气虚亦称肺气不足,是指肺功能减弱的病理表现。一为化源不足,是指肺失宣降,久咳失敛,或劳伤过度,耗伤肺气;二为耗气过多,是指汗出太过,气随津泄。此皆为耗气太过所致的肺气不足。如久病之后,脾肾两虚,脾气虚弱则不能输精于肺,肾气虚弱则元气无根,又属化源匮乏所致的肺气不足。症见声低息短,气逆作咳,咳声无力,痰多清稀,神疲乏力,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据《灵枢·脉经》“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法当补虚以复其正,若只补虚而不化痰降气,治法未免完善,只有标本兼顾,才为最佳治则。治宜益气补虚,药用人参、茯苓、五味子、冬虫夏草、蛤蚧。意在补肺兼顾脾肾,补脾使脾胃健运,谷气充盈;补肾使元气得充,才能纳气归元。肾之元气,脾之谷气与肺之清气相合,宗气旺盛,肺之功能才能恢复。由于肺虚每成痰嗽,故在补虚的同时,兼配炙紫菀、炙冬花、杏仁、瓜蒌皮、贝母、桔梗等,以宣通肺气,止咳化痰。肺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症见自汗畏风,动则益甚,易患感冒。治宜益气固表,通宣卫气。药用黄芪、白术、防风之属。若汗出甚者可加牡蛎、麻黄根等。
8、久病咳喘,敛肺使通 久病咳喘,肺气耗散,正不胜邪,症见咳喘不止,咳甚则气喘汗出,神疲倦怠,咳声无力,经年累月,经久不愈,或口干面赤汗多,脉弱。《经》曰“散者收之”。治宜敛肺止咳,宣通气道。在治肺方中加五味子、乌梅、白果、诃子、罂粟壳、五倍子之类一味或数味,即可收效。需注意病变初期在所不宜,凡治咳喘,当先各因其病根,伐去邪气,亦在所必用,慎毋越其先后之权衡也。
9、失音、声音嘶哑,宣肺使通 鼻、咽喉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鼻的嗅觉、通气,咽喉的发音、通气均直接受肺气的影响。故《难经·四十难》云“肺主声”。本病证有外感内伤之分,证有寒热虚实之别。外感风寒、风热,燥邪,肺气闭塞,声音不出,谓之“金实不鸣”;久咳伤肺或发音太过,气阴两伤而致“金破不鸣”。《内经》称声音嘶哑为“喑”。临床根据病因不同在审因论治的基础上,可加用蝉衣、桔梗、薄荷、木蝴蝶、诃子、胖大海、凤凰衣、挂金灯、橄榄等,宣肺利喉以恢复发音功能。外感风寒,肺气不宣,邪客会厌者,药用麻黄、荆芥、苏叶、杏仁、防风、前胡、僵蚕、射干、紫菀等;外感风热,肺气不利,邪壅于喉者,药用桑叶、菊花、银花、连翘、栀子、甘草、芦根、麦冬等;热毒壅盛,上犯喉窍者,药用黄芩、黄连、大黄、栀子、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等;痰热互结,壅阻喉厌者,药用黄芩、栀子、瓜蒌、贝母、牛蒡子、夏枯草、僵蚕、制南星、清半夏等;肺津不足,会厌失养者,药用北沙参、元参、生地、麦冬、百合、玉竹、菊花、乌梅等;肝肾阴亏,虚火上炎,会厌被伤者,药用生地、熟地、丹皮、山萸肉、泽泻、知母、黄柏、元参、乌梅等;肺脾肾气虚,喉失温养者,药用黄芪、白术、党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杜仲、仙矛、仙灵脾等;久治不愈,舌质暗红,有瘀斑,此为瘀血内阻,喉络不畅,可加用桃仁、红花、赤芍、丹参、地龙、当归、柴胡、枳壳等活血化瘀之品;如有声带小结、肥厚、息肉者可加入破瘀通络之品三棱、莪术、炮山甲、鳖甲;化痰散结之白芥子、昆布、海藻、海浮石、瓦楞子等。
10、痰瘀咳喘,活血化痰,宣通肺络 肺居上焦与口鼻相通,易受外邪侵袭,若先天不足,禀赋薄弱,多为外感之邪(如“六淫”、“戾气”、“毒邪”,亦包括多种致病微生物,环境毒在内),反复袭肺,消耗肺津,损伤正气。邪气稽留,宣肃失常,继之病变迁延,痰夹瘀血阻碍气机,津液不归正化,痰瘀深伏凝结,邪入肺络,肺络易郁易滞,易入难出,缠绵难愈,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纤维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脓肿等,在治咳、痰、喘、哮的方药中加入地龙、蜈蚣、水蛭、全蝎、露蜂房、穿山甲等虫类药,搜剔络中瘀滞,剔除伏于深处,常药难达之病邪。络脉通,气道畅,气行血旺,病即缓解而愈。
11、痰热结于阳明,下之使通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肺属手太阴经,大肠属手阳明经,二者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则可影响肺的肃降,而产生胸满,喘咳等症。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指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药用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瓜蒌皮,开肺通肠,腑气通,则肺气降,喘促则宁。
肺系以大、中、小各种气道、血管、淋巴管所构成,以通为顺,通则不病,病则不通,临床灵活选用不同的通法,目的在于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疏通气道、经脉,输送清气供养全身,扶助正气,促进病邪排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缩短病程,早日康复。
上一篇:震后擦伤酒精消毒有限 下一篇:陷谷深刺解呃逆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