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法在肺系病的应用(上)
通《说文解字》:“通,达也。”通畅。《灵枢·营卫生会》:“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指药物的宣发、疏散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则泄,薄则通。”涌泄、宣发、疏散、泻下、祛瘀等治疗方法的统称。通法不单纯指某一治法,凡是旨在消除或缓解气血津液运行阻滞的方法都属通法范畴。清代高士宗《医学真传》云:“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高氏此番论述是对通法的高度概括,说明通法还具有协调脏腑联系,疏通气血、输布津液、通经活络的作用。通法涵盖八法,如汗法通肌表,下法通内里,吐法通壅塞,和法通半表半里,温法通凝滞,消法通积滞,清法通热邪,补法以补达通。
肺的形态
肺居胸中,分左右两叶,质地疏松。肺通过气道上连咽喉,喉为肺之门户,通于鼻窍,与自然界大气相通,成为气体呼吸出入的通道,此通道统称为肺系。肺主皮毛,为体表最外一层,是防御外邪入侵的屏障,有散气和排泄汗液的作用。手太阴肺经起于胸中,下络大肠,故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亦是肺脏系统的一部分。
肺的生理病理
肺系主要以气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所构成。汉代医家华佗指出:“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肺系以通为用,“通则不病,病则不通”,所以通法是肺系病的重要治法。
1、肺司呼吸,吐故纳新,主一身之气 肺司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氧气),呼出体内之浊气(二氧化碳)。周而复始,从而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若病邪犯肺,影响肺的正常呼吸,临床可见呼吸不利,咳嗽,喘促等症状。肺主一身之气,具有主持和调节全身脏腑组织之气的作用。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会影响呼吸功能以及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临床上可表现为咳嗽、喘促、少气不足一息、声低气弱、肢倦乏力等症状。
2、肺主宣发,布津排浊,温煦皮毛 肺通过宣发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周身,外达皮毛,正如《灵枢·决气》指出:“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肺通过气化功能将体内浊气、汗液排出体外。
3、肺的肃降,升清降浊,通调水道 肺的肃降主要表现在肺气的清肃和下降两个方面。肺的降纳,一是通过肺气的向下向内,充分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而来的津液和水谷精气向下布散,并将代谢产物下输肾与膀胱排出体外。肺的清肃,肺为娇脏,“肺气清”是其特点。其气以降为顺,肺的形质虚如蜂巢,轻清肃净而不容异物,《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故肺失清肃,气逆不降,则胸闷咳喘而发肺病;“肺为水之上源”,水道不畅,停留体内则为水肿;水津不能布散则为痰饮;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肠内糟粕下行不畅则发大便秘结。
4、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 《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也就是说,全身的血液均通过百脉而聚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敷布和调节助心气以行血。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人身气道,不可有壅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肺失宣肃,肺气虚弱,日久不愈,肺病及心而致气血瘀滞,而见咳喘痰多,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舌下脉络怒张等。唐容川曰:“须知痰水之壅由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以上诸疾皆可以通降肺气为主要治法。
5、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大肠手阳明之脉……下入缺盆,络肺。”经络上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影响,如肺的宣发正常,大肠得以濡养;肺正常肃降,大肠得以传导。若肺失宣发肃降,津液不能下达,则大便秘结;反之,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亦可影响肺气不利而发咳喘。
“不通”是肺系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肺系疾病与其解剖生理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无不与气血、经脉的通有着密切的联系。《医方类聚·咳嗽门》指出:“肺为娇脏,外主一身之皮毛,内为五脏之华盖,形寒饮冷,最易得寒;燥气郁蒸,最易生热。惟其易为冷热,所以内外交侵,动则邪气窒塞矣。”肺居上焦,邪易先伤;肺为娇脏,一有邪侵,便难抵御;肺为清虚之府,不容邪干,难护易伤;肺主皮毛而通于鼻,外邪侵袭,此为必经之途径。六淫之邪,风邪可兼挟其它诸邪伤于肌表和上焦,寒邪易从皮毛束肺,热邪易从鼻窍袭肺,凉燥、温燥更是必伤肺卫,“疫疠之气”易从皮毛、口鼻而入,先有肺卫表证,或表里证并见。六淫之邪伤人,莫不关肺,肺卫被伤,腠理、经脉、血络、气道及人体其他管道“欠通”或“不通”而发肺系诸症,百病丛生。明代汪绮石在《理虚元鉴》论及肺脏病证特点时指出:“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寒则嗽,湿则痰,火则咳,以清虚之府,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
肺在志为忧,情志伤肺,虽侧重于悲忧,但并非绝对如此,尚有喜乐、惊恐、愤怒、思虑等皆可伤肺,实赅七情于内。无论是何种情志,一旦伤肺,其病变不离乎气,肺气既伤,其免疫屏障机能减退,或邪从外入,或病自内发,而诱发感冒、咳嗽、哮喘等证,这就是情志伤肺致病的内在基础。
饮食伤脾,健运失司,痰饮既生,随气而行,无处不到,为病多端,然肺为贮痰之器。痰饮停聚于肺,肺之气道受阻,久之气行不畅而致血瘀。严用和在《济生方·痰饮》一书中指出:“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一失其宜,则气道闭塞,停饮聚于膈上,结而生痰。”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之所以能维持人的旺盛生机,其关键在于是否气血流畅。肺是供给人体清气、血液的通道,不宜有丝毫之阻遏。其气血是否流畅又与肺的经络通畅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