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小儿患病后一般情绪波动大,哭闹剧烈,拒绝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此时,中医外治疗法如推拿、贴敷、灌肠、濯足等往往能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其中小儿推拿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疼痛、无副作用,通过在患儿身体一定部位和特定穴位上运用推、揉、运拿等手法,使其营卫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祛邪扶正、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以下几种简易手法,适用于对病情轻浅小儿的初步治疗。
发热
风热型 推清肺2分钟,推清大肠2分钟,推天河水2分钟,捏大椎1分钟,掐合谷1分钟。
暑热型 推天河水3分钟,推补肾穴2分钟,揉二马穴2分钟,推六腑5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掐合谷1分钟,掐少商1分钟。
伤食型呕吐
推清胃5分钟,揉板门2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逆运八卦3分钟。
湿热型泄泻
推清大肠5分钟,推清小肠3分钟,推补脾2分钟,推上承山1分钟,推上七节骨1分钟,揉长强2分钟。
穴位及手法
推法:用手推动在一条直线上。一般补法为向心性推,清法为离心性推。
揉法:以拇、食指指端或鱼际、掌根按住一个穴位,作左右旋转,为揉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清。
掐法:以指甲压刺某一穴位,为掐法。
穴位
肺:在无名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大肠:食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天河水:在前臂正中从手腕到肘腕,呈直线性穴位。此穴位只向心性推。
肾:小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此穴位离心性推为补。
二马穴:第四、五掌骨节之间的凹陷处,点形穴位。此穴位只可顺时针揉。
六腑:前臂尺侧,从肘腕到手腕,呈线性穴位。
胃:拇指根至手腕的赤白肉际处,呈线性穴位。
板门:大鱼际隆起最高处,呈点形穴位。向腕横纹处推为止吐。
八卦:掌心一圈,环形,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
小肠:小指尺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脾: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七节骨:尾骨端至第4腰椎,直线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承山:在小腿后人字形的凹陷处,呈点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长强:尾椎尖端与肛门之间,呈点形穴位。顺时针揉可升阳止泻。
本页关键字: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推拿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