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顾治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学并无冠心病心绞痛这个病名。历代文献有类似的记载,如“真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久心痛”、“卒心痛”等与冠心病心绞痛描述相一致。专家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之病因主要为寒凝心脉,气滞血瘀,心肾阳虚,痰浊阻络。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肾)气(阳)不足;标实为寒凝、血瘀、气滞、痰浊。无本虚心(肾)气(阳)之不足,自无寒凝、血瘀、气滞、痰浊等病理产物。故治疗以固本治标为主。治疗原则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以经验方养心汤加减,疗效良好,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5克,丹参2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日1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以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丹参、川芎、延胡索以活血通络;郁金为气中血药,可调和气血,更加枳壳以调气,地龙以化痰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该组方能降低血黏度,扩张冠状动静脉大小血管,稳定血管斑块,减低心脏负荷,改善血管的弹性及血管内皮的状态,改善冠状动静脉及周身血管的功能等作用。单味中药如地龙,其主成分蚓激酶能通过激活纤溶酶直接溶解纤维蛋白,能降低冠心病患者血黏度,溶解血栓,缓解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因此辨证使用以上中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和患者血液、血管的状况,可以提高疗效。
加减:心阳虚衰者加薤白30克,桂枝10克;气滞者加檀香10克(或沉香5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血瘀甚者加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肾阳虚者加桂枝10克,附子10克,淫羊藿10克;痰浊者加半夏10克,瓜蒌20克,石菖蒲20克。
使用注意:以上方药剂量并非固定用量,应随其气血阴阳之多少酌情加减。如气血无明显虚者可减少补气药用量,无明显血瘀者可减少活血药用量等。
典型病例
于某,男,75岁,2008年5月3日就诊。
患者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已半年有余,发作时伴有胸闷,气短,左后背部不适,经休息或服药后好转,每次发作5~10分钟不等。近10余天来症状呈加重趋势,发作较前频繁,且缓解时间较长,动则尤甚。纳尚可,但不敢多食,多食易诱发心绞痛,寐欠佳,二便尚可。舌淡暗,苔白,脉弱稍弦。查患者面白少华,精神欠佳。患者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今查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梗,心肌缺血。西药服用阿司匹林、消心痛。据舌脉症诊为胸痹,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用养心汤加减。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桂枝10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郁金10克,枳壳10克,延胡索10克,地龙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5月10日二诊:患者胸闷气短好转,偶有心前区疼痛,已不频繁。脉较前有力。原方继进7剂。煎服法同前。
5月17日三诊:患者诸症好转,已无心绞痛症状。查舌暗改善,舌苔稍黄,脉转有力。原方去桂枝、桃仁、红花。予14剂巩固疗效。一月后回访患者症状很好,可适当散步。
按:依据患者面色少华,胸闷气短,动则尤甚,舌淡暗,苔白,脉弱可诊为胸痹之气虚血瘀证。方中方中以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川芎、丹参、延胡索以活血兼以止痛;郁金、枳壳以调气行血,地龙以化痰通络,甘草调和诸药。患者脉弱稍弦为阳气不足,故加桂枝以温通心阳。患者舌淡且暗为气虚血瘀,故加桃仁、红花、赤芍以增加活血行瘀之力。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效。诊断明确,药已对证,故一诊后患者症状改善。二诊患者又进7剂以继续治疗。三诊时患者已无心绞痛症状,疗效甚好。因患者舌暗改善,故减少活血药用量,去桃仁、红花、赤芍。因患
本页关键字:冠心病 心绞痛 真心痛 厥心痛 胸痹心痛 久心痛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癥瘕腹痛验案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14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4日快讯
- 切实贯彻好中西医并重方针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