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开苦降法治愈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案
胃肠功能紊乱是外科腹部术后常见的消化系统并发症,尤其是在“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普外科术后多见。由于手术可以使中气受损,加之术后患者多卧床休息,又有精神紧张以及胃肠蠕动失常等多种原因,临床常会表现出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气不和,寒热夹杂之证。临床可出现脘腹痞满、嗳气或恶心呕吐、纳呆、腹痛及肠鸣下利等症状。笔者采用中医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之法,以调整胃肠功能,扶正祛邪,常可取得非常满意的临床效果。
李某,女,68岁,农民。因“突发性上腹部疼痛2天”于2010年11月26日以“1.结石性胆囊炎2.胆源性胰腺炎”收入住院。入院后给予抗炎、抑胰酶、支持及对症等治疗,于2010年12月8日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并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于2010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自觉心下痞闷、恶心、纳呆,伴有腹部胀满不适,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腹腔引流及胆总管T管引流管尚未拔除,全腹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无压痛及反跳痛。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辨证其病因系术后久卧病床,早期下床活动少,加之手术可使其中气不同程度受损,连日来又大量静脉输液,致寒凉之邪侵犯肠胃,胃气不和,胃失和降,寒热互结,阻于心下,导致心下痞硬。治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同施。处方:半夏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太子参9克,黄连6克,陈皮6克,木香4.5克,焦三仙各6克,大枣4枚,炙甘草5克。3剂,水煎温服,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口服,日1剂。
2010年12月19日二诊:心下痞硬大减,纳谷知香,无恶心,脘腹已不觉胀满,整体情况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嘱再服2剂,之后以香砂六君丸调理善后而痊愈出院。出院1周后来院复查并拔除胆总管T管引流管,见患者精神佳,面色红润,脉象有神,自觉脘腹无不适感,其饮食正常,睡眠良好,二便自调,伤口恢复满意。
按:本例患者系术后因多种原因导致胃气不和,寒热互结之证。外邪犯于肠胃,致胃气不和,胃失和降,寒热互结,阻于心下,纳运失职,虚实夹杂,故表现脘腹痞满,恶心、纳呆。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也为胃气不和,寒热互结之象。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为主,辛开散结,苦降以止呕,以除痞满呕逆之症;辅以干姜辛温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泄热;佐以太子参、大枣补益中气。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和胃气如神,行肝气最捷,和胃多配姜橘,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焦三仙用于消痞化积;使以炙甘草补脾胃而调诸药。全方直中病机,故而有效。
该方法为张仲景《伤寒论》所创,其对“和”法的遣药配方变化多端却不失原则,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或寒热并用,或辛开苦降,或补泻兼施。可用于术后因胃气不和,寒热互结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且疗效满意。总之,该方法不离阴阳调和,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精髓,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值得仿效。
上一篇:经方用药应以知为度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海阔中文网-中医整理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5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15日快讯
- 从“痰壅胞宫”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 口糜六载治不愈 潜阳封髓把根除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