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的发展
通过使用中药对身体进行调养,并借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方法,称为中药养生术。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选用中药以保健身体和延缓老化,发明了众多的药物养生方法,如药膳、药浴、药枕、药物敷贴等等。
中药养生始记于《山海经》,记载了当时我国名山、大川及其出产的动物、植物、矿物等,书中也收录有126种中药。
我国医学文献经典《黄帝内经》即有《汤液醪醴论》专篇,醪和體都是酒类。《素问?血气形态篇》载:“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由此可见在纪元前,我国古代医学家就用药酒来治疗疾病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经典著作。书中共收录药物365种,其中具有延年一类功效的药物就有38种。
汉代张华撰《博物志》十卷,在该书中记述了一些抗老化药物,如“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研制肾气丸(《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成为后世补肾抗老化的祖方,这些都对中药养生有一定的贡献。东汉的华佗、晋代的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孙思邈都分别有名著记载一些动植物养生中药及其用法。
至唐代,对采用中药延缓老化,有了明显的进步。《新修本草》一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全书共五十四卷,收载药物850种,其中有明确强身延寿作用的药物235种、有健脾养胃作用的药物109种、有补肾作用的药物116种。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王怀隐等编写的方书,载方16834首,其中药物养生的内容颇多,如“神仙方疗”谓“复性命之根源,益精气之户牖,倘永专于服饵,可自得于神仙”。《圣济总录》是北宋末年在《太平圣惠方》基础上,广泛收集当时民间的药方,结合“内府”所藏的秘方,加以整理而成,书中记载有许多养身治病的药方。
明代,是养生中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内容创新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载有“耐老、增年”的药物共237种,“轻身、“益寿、“延年”的医方约三百九十多首,长寿案例数十则。
清代,对于中药养生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阐述,具体方式方法日趋完善。赵学敏著《本草纲目拾遗》,书中所载921种药物中具有补益健身的中药约有90种,比较明确记载“食之延年”、“益寿轻身”的中药约40种,有些是首次收载,如补肾助阳作用的冬虫夏草、鹿胎、海龙、鲍鱼、海参等,至今在临床上仍有很髙的实用价值。
综观古今,中药养生疗法,既是中药学宝库中的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的一颗光辉夺目的明珠,源远流长。
上一篇:是药三分毒 养生也要慎医药 下一篇:养胃养生方剂举例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