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之午时养生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每个时辰的养生方法各不相同。午时上午11—13点,也叫“心经当令”。这个时辰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向大家做详细的介绍。
中国文化特别重视子时和午时,午时的特点就是午时一阴生。一上午的运化全是阳气,这个时候就是一阴生。中国人并不是全方位考虑阳的问题,而是考虑到这时候阴气开始升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时候是阴阳的转换点,子时和午时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点。
1、子午功:古时的人非常强调练子午功,实际上练功的人有一点点狡猾,就是盗天机,就是用天地运化时机来满足我们人体的这种运化。练功主要练什么呢?实际上练功就练一个东西,我们上面是心,心为火,下面是肾,肾为水,心火容易往上飘,肾水容易往下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卦相,真正的好的卦相是什么呢?一定要让肾水经过阳气的运行以后往上走,让心那点火到肾那儿去,所以讲究心肾相交,就是心的火和肾的水要相交,这样你才能有好的睡眠。很多人睡眠不好,是因为心火在上面飘,心肾不相交。所以古代人练功主要练的是心肾相交的能量。什么使我们达到心肾相交呢?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就是睡觉,你睡觉的那一瞬间就是心肾相交;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一棒子把你打晕,晕倒的那一瞬间心肾相交;或者是中医里讲的晕针,晕针的人往往比不晕针的人效果好,原因也在这里。
2、为什么要午睡:对于普通人来说,睡子午觉最为重要,夜里11点睡觉和中午吃完饭以后睡觉,睡不着闭一会儿眼睛都有好处。因为天地之气在这个时间段转换,转换的时候我们别搅动它,你没那么大的能量去干扰天地之气,那么怎么办呢?歇着,以不变应万变。天地在变化,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趴那儿趴一会儿,歇一会儿对身体都是有好处的。午时属相是马,马和驴有什么不同呢?中药有一味药叫驴皮阿胶,现在有很多的医药厂用马皮冒充驴皮,这可是完全不同的。那么驴性和马性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马有什么特性?马的性子非常烈,马属火,它用这个来代表心特别的恰当,因为心就像马一样,永远不会停止跳动,除非死了。马就是这样,只要给它一鞭子,它就会一直往前跑,一匹真正的好烈马,你不叫它停的话,它会跑死为止。所以一定要善待马,因为性子非常烈,宁可跑死也不会停下来。而驴不一样,驴倔,驴是土地之性,你越抽它,它就越不动、越犟,所以中国文化里面有叫顺毛驴。你应该哄着它,或者骗着它,你越给它来硬的,它越不吃你那一套,你再怎么拿鞭子抽它,它就撂蹶子了。马的性子是烈的,就不能把它当驴养,就不能让它去拉磨,如果要它拉磨,只要上了战场,它就只会转圈。所以我们用人也一样,如果这个人是马,就要像对马一样,爱惜它一点;如果是驴,就哄着它点,骗着它点,驴可以干点粗活,但是马一定要养。所以古代人非常讲究养兵,平常你看他没什么,就吃粮草,但是到关键的时候他才顶得住,这在古代人才学上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现在是恨不得把这个人用死算了,这是不对的,每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刚才忘了一点,现在补充一下,去年马季死了,马季就是死在厕所里,为什么呢?自古就有这样的问题。凡是心脏病人一定要很小心解大便,就是肺气这时候不够了,就从心那儿调了,因为在拉大便,大便的力量不足,就要调气,这口气只要一下去,心脏就会衰下去,那就会死掉。所以心脏病人一定要注意,解大便的时候不要过分的使力气,如果要太使力气的话身边一定要有人,否则会很危险。一般都是在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这时候特别的危险。从马季的死看,中医上很多问题都可以解释清楚。心脏病人在临死前其实是很高兴的,就是心火外散的那一瞬间人带的是喜相,马季老先生西去之前,那两天肯定有什么高兴事。
本页关键字:十二时辰养生法 午时养生 心经当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十二时辰养生法之未时养生 下一篇:芒种养生饮食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