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法之戌时养生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每个时辰的养生各不相同。戌时晚上19—21点,也叫“心包经当令”。那这个时辰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像大家做详细介绍。
什么是心包呢?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常工作的,人应在这时准备入睡或进入潜睡眠状态.
1、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心是不受邪的,那么谁来受邪呢?心包来受邪。很多人出现心脏的毛病都可以归纳为心包经的病。如果你心脏跳得特别的厉害,那就是你的心包受邪了,先是心怦怦地跳,然后毛病就沿着心包经一直走下去。中医治病的原则就是从脏走到腑,所以当你懂经脉的时候就可以治疗这类病。比如一个是肺癌患者,被治成大肠癌了,你想是好事还是坏事?肺是脏器,从阴治到阳是好事还是坏事?肺癌转大肠癌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好事,阳是可以走掉的,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才可以慢慢的知道如何治病。比如把肺癌治成肝癌就坏了,这就是走了相克的路。中医治病要从脏走腑(反过来就死定了)。
2、膻中者,喜乐出焉。心包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叫檀中穴。当我们刚刚开始生气的时候,是表现在肝经上的气,俗语上说就是两肋胀疼。但是真正生大气的就是拍胸口,实际上那一口大气就是憋在檀中。我们的中层干部要经常的按摩一下檀中穴,气就顺了。得胃病的中层干部居多,胃生气是第一表现,为什么生气了影响到胃?生气本来是肝生气,脾胃为土,肝为木,这个在五行里就是木克土。生气的表现就是吃不下饭,肝气太盛就吃不下饭。还有些人胃病表现为吃很多,都不知道饱,这在中医里叫胃呆,你的胃傻了,不知道饱。还有就是经常的生气,脾气特别暴躁的有严重胃病的人,一般表现为嘴歪。檀中的位置在我们两乳头中间位置的胸口,所以19到21点是娱乐时间,应该让我们自己高兴。举个例子,心包有点像王刚扮演的角色和坤,皇上就像心脏,所以心包经就是让心里痛快了,因此这也告诉大家:行房事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先让心愉悦了,因为晚上21-23点就是做爱的最佳时间,所以做爱之前应该就是要让心愉悦了。
3、敲打“心包经”的好处现在每个人把手自然握拳,很自然握住的时候,你的中指所停留的那个地方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人体气体最敏感的穴位——劳宫。心包经就是沿着我们胳膊前臂一直从中指出去,所以你会发现心脏病会有手指发麻的毛病,如果发麻到小指的话那是很严重的,因为小指的外围就是心经,当心脏出现刺痛的时候就表明心脏病已经发展到很深了,就是快要心梗了。如果只是小指发麻,那么就是告诉你心脏有问题了,如果中指发麻的话,就是心包出问题了。在古代气功练功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很典型的动作就是抱球,抱着抱着就会发现手心里有热气,劳宫穴的气感是最为敏感的。对老年人来说,如果你手指灵活,你的五脏就基本没问题。其实老人可以练手指操,要把自己的手指练到非常的灵活。如果人体是一棵树的话,手指就是枝杈,如果枝杈还很灵活的话,就表明气血可以流到各个部位去。所以手要非常的灵活才可以,老人没事就练手指,而且手最能给人治病,所以说手到病除。中国古人坐时就是两个手放在膝盖上,这是一个很好的坐姿,这就是在不自觉的治疗,当你几个手指都在这个位置上,你的膝盖暖起来的话,你这个人整个就顺了,有人说人老腿先老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常说病入膏荒,膏荒穴是在人的肩胛骨旁,平常不容易活动到这里。你想锻炼的话,可以有很多的方法,有一个方法就是“打开太阳伞”,杨丽萍练的就比较的高深了,而我们普通人可以先把肩胛向后,然后再向前,这样就打开了膏荒。大家不要轻易找那些所谓的盲人按摩,虽然他们这种下死劲的按摩当时感觉挺好的。其实真正的按摩是轻柔的,要顺着经络去按,而不是跟被揍了一顿似的。拨心包经是有好处的,拨心包经的方法,就是用大指掐在腋窝的底下,里面有一根心经,这个大经一拨的时候,这两个小手指发麻就算对了。你只要坚持每天拨那个地方,对心脏是最好的,实际上就是等于给心经的一个回路,因为它两边都得拨,有人说心脏不是在左边吗?不对的,心经都是对称长的。有两个简单方法可解郁闷。一是每天早上出去叫喊。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吃臭豆腐,把那个心窍给打开。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拨心包经。
本页关键字:十二时辰养生法 戌时养生 心包经当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十二时辰养生法之亥时养生 下一篇:芒种养生饮食餐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