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别太教条
“春捂”提醒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们要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天气变化来调整。但是,鞋子是不能随意换的。春捂,我的建议是捂在脚上。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我们调理身体,要根据自身体质,依据外界气候、天气的变化,随时调整。中国有句俗语说“春捂秋冻”,可我觉得“春捂秋冻”里的“春捂”却违背了这个原则,虽然它是老话儿了,但是也要拿出来仔细分析一下。
这两天,遇到几位患者,感冒了,我问一位阿姨,怎么感冒的,这位阿姨说:“不是老话说‘春捂’吗?我出门还穿着羽绒服,结果出了一头汗,风一吹,就感冒了。”这是挺典型的事儿,很多人在此时穿衣,都会参考“春捂”这个原则,天本来已经暖和了,还捂着呢,结果一走动,出了一身汗,可是身体有捂不全的地方啊,比如额头,全是汗,风一吹,就感冒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老话儿一般都没错啊?怎么这个“春捂”就不对了?
这要从这个话的本意谈起。
春天是什么样的季节呢?阳气生发,在体内蕴藏了一冬天的阳气,此时开始向外生发,身体开始感到温暖了,天气一热,身体当然也就感到热,容易出汗。但是,春天毕竟是一个寒热交替的季节,这样的季节在一天里的温度变化较大。比如,早晨是比较凉的,但是,到了中午,又会让人觉得比较热,晚上,又凉了。有的人中午出门,看到天气暖和,就减少了衣服,结果到了晚上,天气又凉了。这样很容易受凉,所以老话说,要“春捂”。
我看到很多北京小伙子现在直接穿上西装了,里面就一件衬衣。这身装扮,中午的时候非常潇洒,但是,早晚的时候可不行,天气很凉,北京现在晚上还是0℃左右,晚上下班晚了,很容易冻病。这些天有很多人问我:胃痛了怎么办?我仔细一问,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穿得少了,使脾胃受凉了。
“春捂”还有一个内涵,中医认为,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此时要保护阳气,如果被冻到了,伤了阳气,会影响我们身体一年的整个节律。这是有道理的,比如我见过有的女孩子,很早就换上了特别凉快的鞋,此时大地还是很凉的,尤其是早晚的时候,结果导致阳气受损伤,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我就见过因受凉患感冒而导致急性肾炎的。
这是“春捂”的道理,有合理的成分,是对我们生活的一个提醒。什么事情都是两方面的,不能捂,也不能受凉。
但是,如果太教条了也不行,就像前面的那位阿姨,全天都捂着,这就不对了,因为中午的时候毕竟还是热的,如果捂出了汗,此时更容易感冒。所以,这个捂是有尺度的,千万不能说捂,就穿得太多了。
这里要提到的是:对孩子尤其是如此,很多人给孩子穿得太多了,孩子一动弹就出汗,能不感冒吗?
所以,我的结论是:“春捂”只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们要灵活掌握,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天气变化来调整,别太教条。但是,鞋子是不能随意换的,所以建议鞋子还是穿得暖和些,宁可热了,别冻脚。春捂,我的建议是捂在脚上。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