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九种心理疗法
一、以情胜情法
以情胜情法又称情志相胜法。人有七情,分属五脏,五脏与情志间存在若五行制胜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以一种心情去制止、战胜另一种心情的以情胜情法。
二、以情开导法
医者态度热诚耐心,环境安静无扰,气氛融洽祥和,“告之、语之、导之、开之”,运用语言工具进行说服、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开导,使患者讲出“隐私”,吐露真情,解除思想顾虑、紧张消极心理,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犹如“心理疏泄”,也称语言开导法。运用此法,医者务必真诚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使患者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方能奏效。
三、真情暗示法
采用含蓄间接的语言、手势、表情、动作等自暗示或他暗示的办法,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影响,转移和诱导其在无意识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总之,要患者按医生的要求出现身心反应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暗示”不等于“欺骗”,否则一旦患者发现自己被愚弄时恼怒不已,反而加重病情。所以暗示时必须动之以情,以充分的同情心,使患者产生真正的信念。
四、静情催眠法
采用参禅、独室静坐或静卧方法,内忘思虑,外思绿野,拉除杂念,抛弃恩怨,清净宁谧。“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如再配合针药或各种方法刺激患者视、听、触觉使其进入睡眠状态,用各种意念自我调整情绪,则效果更佳。此法也称静态安神法。
五、移情易性法
“移情”即排遣情思,分散注意,转移思想焦点,从某种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易性”即改易心志,排除杂念,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的思绪情操。也称移精变气法或转移注意法。其最佳的措施为“取乐琴书,顾养神性”,“看书解闷,听曲消愁”。也就是近代倡导的“音乐疗法”、“游戏疗法”,也称“艺疗”。但移情不可过分抑制情感,仅仅是改变其指向性;易性不是取消个性,而是要纠正其消极情绪,故要掌握“去优莫若乐”这个关键。
六、颜情从欲法
这是创造条件,尽力顺从并满足患者意志、情绪、身心需要的方法,又称“怡悦开怀法”。由于满足其所求,达到“心平气和”而利于缓解病情。有时限于条件一时难以满足,也应对其想法和要求表示同情、理解、支持和作适度的保证。当然对那些淫欲邪念、放纵无稽的错误欲望和胡思乱想、不切实际的欲望,则不能纵容迁就,而要循循诱导,善意教育,耐心说服。
七、动情解惑法
心有疑虑、思想顾虑常是患者普遍的心态。因此通过一定方式解除其不必要的疑虑,在心理疗法中占重要位置。此法的应用关键是对患者的疑心、误解、猜测先要询问起因,然后通过直接对话,循因释疑,据理解惑,阐明真情。有时还要采用假物相欺,以谎释疑,“诡诈橘怪”以巧转意的方法,才能取信于病人。但务必态度严肃认真,耐心细微,尊重事实,有理有据,充分说明,在以谎释疑时更应假戏真做,以理服人。
八、以情矫正法
人们的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异常行为也可以通过相反的或替代的学习使其消失。也称行为疗法或行为矫正法。其实施的方式有“习以平惊”、“惩罚法”、“行为诱导”和“捕捉幻物”等。习以平惊,就是对惊恐的病人,使其再次受惊,并时习之,然后再缓惊。惩罚法,是指有病态行为时用各种惩罚的方式加以矫正。行为诱导,指用正常的行为诱导病态行为转成正常。捕捉幻物,指设定一件物品,从行为上捕捉,以达到矫正的目的。
九、意情气功法
采用意守丹田,意念静情,意念导性,用坐、卧静功达到心平气和,调整情志,改变性情的目的。
“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乐”常常为医生所疏忽,如何开导其“形志之苦乐”又常常为医生所束手,患者之无能,但其意疗之价值又不可轻视。所述九法,可供仿效。
上一篇:情志过激易内伤 下一篇:月经病的调养重在“养心”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