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好每月那点事
每个月,女性都要与自己的“老朋友”月经朝夕相处好几天,有的人疲倦、有的人疼痛、有的人烦躁,似乎带来了不少麻烦。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月经不仅是件“麻烦事”,它还能帮助女性辨明体质,找到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周期提前 多因过劳
月经周期不足21天,多由肾虚、气虚或血热造成,临床上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最易伤气,进而导致月经来潮提前。血热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导致经期提前。除天生体质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加重血热症状。
月经周期超过35天,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引发,导致冲脉任脉受阻,致使月经不畅,经期延后。其根源以肾虚所致精血不足最为常见,所以调养时应注意补肾中精血,可多食枸杞、山药等。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肾虚或肝郁引起,两者常夹杂在一起,时有偏重。
经期疼痛 活血化瘀
月经来潮时,经常会伴随各种身体不适,其中以疼痛最多见,比如肚子疼、腰疼等。不同疼痛位置和类型,通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肚子疼是痛经的最典型表现,这多因气血不和所致,中医讲,不通则痛,痛经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腰痛。月经期间的腰痛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此时建议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很多女性每到痛经时就吃止疼药来解决,这对身体很不好。痛经时,建议用生姜红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着急、生气、大怒等情绪,更不要贪凉。中药调理也应坚持一定周期,一般3个月以上才见效,不要随意中断调理。
血黑有块 艾叶泡脚
中医认为,正常月经应颜色深红、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在月经初始,可能量偏少颜色偏淡,到中期颜色加深,呈暗红色,至经期即将结束,颜色可再次变淡。
但如果中期颜色仍然过淡,质地稀薄,应考虑虚证的可能,常见的用方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如果月经颜色偏暗甚至发黑、且有血块,多与血瘀有关,可以试试局部热敷,或用红花、艾叶泡脚。月经颜色一直鲜红也应当引起注意,这说明体内可能有热,应少吃鸡、羊等肉类,适当多吃百合、蜂蜜等清热润燥之品。临床上,月经颜色要与经期、经量等综合考量,再根据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上一篇:药粥巧治痛经 下一篇:无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