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贵在气血行
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脏腑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生命在于流动:
气血畅通 百病不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与自然界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均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流通受阻,脏腑得不到濡养,必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机体衰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认为平时应注意调情志、常运动、勤动脑、节饮食。
中医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意思是说情志太过或不及,都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衡。乐观者长寿,因为精神舒畅时,血液循环良好,生理功能旺盛。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处在同一生长环境下的动物,予以温和适宜的刺激,如放轻音乐、抚摸、亲昵等,要比无人关心的动物活得长久。所以,近年来我以此为原则:①不发怒;②当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时,我回家向亲人诉说衷肠,一吐为快,或是写字,练字首先要宁心调气,气调则脉络自通,一旦“砚田笔垄”得趣,即能心脑舒展,手的精微活动就是“脑的外化”,在绝虑凝神中自我调节,百试不爽。
常运动 运动的目的在于促使气血流通,所以我常说:“生命在于流动。”我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即每天早晨、晚上分别平卧于床,两手掌平放于腰臀之下,左右腿交替抬高100次,既能锻炼腹肌,又可使全身气血和畅。另外,上下班我经常以步代车。
勤动脑 勤动脑是一种涉及全身的活动,不仅要有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器官的参与,还涉及到反射和意向活动,能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敏捷。我除了每天坚持读书学习、著书立说外,还创造了一种勤动脑的方法,即每晚上床临睡前在脑子里总结一天的工作情况,每天早晨醒来后在脑子里制订新一天的计划,我认为这样做可保持大脑有足够的信息刺激和血液供应,能培养判断能力,分析条理化,工作有程序,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最佳方法。
节饮食 《黄帝内经》载:“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意思是说人只有调理好饮食,才能使气血流畅,组织器官健全,享有天赋的寿命。
淤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久病必有淤”、“怪病必有淤”,在延缓衰老的领域中,利用膏方养生效果较佳——
颜氏膏方 您也可以做
膏方是用中药配伍熬成的膏状滋补剂,医生会根据您的体质,量体裁衣,开出单味药或多味药配合组方,再把这些药经过多次煎煮,滤汁去渣,加热浓缩,然后加入某些辅料,如阿胶、红糖、冰糖、蜂蜜等来收膏,制成一种比较稠的半流质或半固体状的制剂。膏方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贮存时间长、便于长期服用,可以说是一种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的最佳剂型。下面就把我用于防衰老的膏方介绍给大家,以飨读者。
具体方法是:红花、桃仁、赤芍、柴胡各9克,丹参12克。共倒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反复煎煮3次(第一次加水350毫升,大火煎煮30分钟;第二次、第三次均加水250毫升,大火煎煮20分钟),合并3次所煎汁液,倒入砂锅中,用大火煮至浓缩,再加2~3勺蜂蜜继续熬,把药汁收成膏状,盛在一个容器里放冰箱备用。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15毫升,温开水冲服。
顺适气候,调节气血平衡,是中医养生的主要内涵,一直为吾辈医家所遵循——
顺适调节
中国古代思想家反对人与天相互敌对的观点,而讲求天人合一。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互相协调,生命与自然就“并行而不悖,偕行而不替矣”。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只有“调于四时,合乎阴阳”,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夏日养生
夏季炎热,是一年四季中的高消耗季节,既有酷热当空的一面,又有湿气上蒸的一面,由于气温的交叉变化,放晴时暴热,下雨时阴凉,暑湿最易袭人。因此,讲究夏令养生很有必要。
《黄帝内经》称夏日要“使志无怒”,情绪要保持舒畅、意志宽和,无牵挂、无烦恼,居高处、远眺望,生活得潇洒一点;老人居室不宜人多,小孩不要偎依乳母睡眠,以防阻碍热量外泄;汗多之人可服糖盐水,多吃水果,勤沐浴,或常以温水擦浴;饮食力求清淡,多吃蔬菜及荤素搭配的汤类,如丝瓜肉片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同时绿豆粥、赤豆粥等也是祛暑上品;忌食过热或过冷等刺激性食物;西瓜清香解暑,甘凉可口,为清暑解渴佳品,西瓜皮单味煎服可治夏日中暑;连瓤食之,能利咽、利尿、利胆、退黄,但需要注意的是,体质属寒者应慎食或不食;以瓜瓤连汁置瓶密封,3个月后可外敷治烫伤。
进补当以平衡为贵;胃以喜为补;进补莫与气血为难;药补不如食补——
进补之道
进补当以平衡为贵 进补当以辨证论治为纲,人的体质各异,男女老少有别,如人参补气;西洋参滋阴;鹿茸壮阳;阿胶补血,各有不同,服补品应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泻其有余,补其不足,如精神倦怠、汗出气短等气虚者,宜服补中益气汤;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血虚者,宜服归脾汤;潮热盗汗、口干咽燥等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等阳虚者,宜服右归丸。
胃以喜为补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具有消化、吸收、输布营养的功能。清代名医叶天士有一句名言:“胃以喜为补。”所以我不吃过量之食与不喜之饮,也不乱吃补品,而服一点不为人重视的活血药与运脾药,故能每餐必饥,每食必喜,乐而不疲,保我康宁。
进补莫与气血为难 临床常将补药与活血药合在一方之内,动静结合,补而不滞,既能消除补药的黏腻之弊,又可充分发挥补药的功效,有一举两得之妙。
药补不如食补 通过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食物适宜调摄,可使皮肤光滑、气血流畅、健康长寿。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汉代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驱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冬虫夏草炖鸡可治肺气肿、高血压;扁豆红枣汤可补脾胃;桂圆肉汤可补心脾;枸杞子汤可明目、美容等。当然,食补也应辨证而施,阳热体质的人不宜多食生姜、大蒜、辣椒、羊肉和狗肉等温性食物;阴寒体质的人,不宜多食水果、冷饮、鸭子等凉性食物,否则易招疾病丛生。
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加火慢煎至黏稠,具有补脾润胃、祛除浊气等功效,老年人饥即可食,不必计顿,味美而益人,不失为养生良法——
食粥养生
在平时喜欢食粥养生。粥方种类有三:一为白粥,纯用大米、麦、粟、玉米等谷类加水煮烂而成;二为食品粥,即在白粥中添加其他食物同煮;三为药粥,即在白粥中加用中药同煮而成,如夏季常用大麦和粳米煮粥,可养胃扶正、清热解暑;对有反胃呕吐、腹痛泄泻的中老年人,可取生姜30~50克(切成薄片),炒米50克共煮粥,以暖脾止泻、和胃止呕;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可选黄芪粥,以补气摄精;治咳血、吐血,可选白及粥,以补中止血;治糖尿病口渴易饥,可选山药薏苡仁粥,以补益脾胃等。
上一篇:百会穴实乃“百岁穴” 下一篇:活到百岁的智慧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送给屠呦呦的新年“礼物”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属各院加强挂号管理
- 广安门医院建院60周年学术总结会召开
- 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已超3万条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