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饮酒要适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女性的饮酒率比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上升了73%左右。按照这样计算,全国居民中真正做到滴酒不沾的可能不足2亿人,而喝过白酒、啤酒及其他酒类饮料的人数不会少于8亿人。
饮酒要适量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出了关于预防酒精依赖的安全饮酒限度: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得超过1两白酒,女性每天不超过1瓶啤酒,每周至少两天不饮酒。有专家建议,男性每天酒精摄取量不应超过4个单位,女性不应超过3个单位。如何计算酒精单位?可用酒瓶上标示的酒精浓度(只取数字)×所喝的份量(以公升计)。如酒精浓度为42%的北京二锅头,要想每天酒精摄取量不超过4个单位,所喝分量就不能超过0.095公升,即15毫升的小酒杯,别超过7杯。上述标准实际上只是针对预防酒精依赖,并不意味着不会发生其他健康问题。因此,慢性病患者一定坚决戒酒,正常人饮酒也要适度。
当喜庆佳节或走亲访友时适当饮酒助兴是可以的,但切勿“感情深,一口闷”“小酒不断天天醉”,最后烂醉如泥,祸从酒出。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肝肾疾病、胃酸过多、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癫痫、老年痴呆等的人,要尽量禁酒。从事驾驶员或高空作业等职业的人,应慎饮或不饮。
如何饮酒少伤身
喝酒前后要吃主食,饮酒时要食用菜肴(尤其是蔬菜);酒后吃点瓜果如香蕉、苹果、梨、柑橘、西红柿、西瓜、哈密瓜等,这些果糖类的食物有加速酒的代谢作用,且有解酒、醒酒的作用。
白酒最好加热到40°~50°后饮用;其次,饮酒时不能饮用混合酒类(如喝白酒时不宜掺果酒等);另外,不断地喝温开水及排尿,且酒后不要饮用过量浓茶。
如果因酒后头痛较明显,可喝蜂蜜缓解。据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蜂蜜成分中含有一种大多数水果中不含有的果糖,它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至于吃法,不必喝纯蜂蜜,仅在饮酒之前或是之后吃上几块带有蜂蜜的饼干或面包即可。
特别提醒:如果是重度醉酒,在解酒的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错误饮酒方式有哪些
感冒后喝酒。感冒病人,尤其是严重者大多伴有发热症状,此时通常要服用退烧药,一般多是扑热息痛。一旦饮用了白酒、烈性酒,两者产生的代谢物对肝脏将产生严重损害。
肝病患者喝酒。急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的人应绝对禁酒,包括啤酒。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迁延性肝炎,在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可酌量饮用啤酒,但一般一天不要超过半升。
酒与咖啡同饮。酒精伤身,咖啡因具有兴奋、提神的作用,过量亦可对身体造成影响。如果酒精与咖啡同饮,犹如火上浇油,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酒后服药。酒类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酒精,药物在酒后服用,可以增加毒副作用。如酒后服镇静药、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降压药等,一方面可增加对大脑的抑制效应,而另一方面又使药力陡增,超过人体正常耐受量,致使发生危险。
酗酒后看电视。饮酒使眼睛充血,若饮酒过多,则会对眼睛有较重的损伤,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看电视可使视力衰退,而饮酒又损害视神经,二者同时进行,等于火上浇油,对视力大有损伤。如果加上酒后引吭高歌,也许会损害您的声带。因此,饮酒后一定不能急于看电视,老年人尤应注意。
浓茶解醉酒。两者合在一起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可引起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因此心脏有疾患者切忌用浓茶解酒。另外,酒精被吸收后,90%以上被肝脏的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再被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最后被肾脏排出。此过程一般需4~6小时。饮酒后饮茶,可促使尚未氧化的乙醛过早进入肾脏,而乙醛对肾脏有损害作用。
喝醋解醉酒。人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对胃肠黏膜的严重刺激,使胃和十二指肠充血,胃酸分泌增加,同时促进了胰液的大量产生。此时喝醋,不仅加重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更易诱发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急性胰腺炎等病症。
汽水解醉酒。汽水对人的胃肠有损害,会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影响消化酶的产生,甚至会导致急性胃肠炎、胃痉挛。有些患有肠胃病的人,在醉酒后又大量喝汽水,会造成胃和十二指肠大出血。血压不正常的人,在酒后喝汽水,可导致血压迅速上升。
抠喉咙催吐。有的人喝完酒后再“抠喉咙”把酒吐出来,殊不知,这样做,酒是吐出来了,胃却没有摆脱“厄运”。“抠喉咙”催吐是一种不科学的解酒方式,容易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急症,对身体造成伤害。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