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药知识问答 --> 中医伤科知识问答 -->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的作用原理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的作用原理

局部外固定甩小夹板,压垫、布带等外用固定器材,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再结台移位倾向及侧移位的方向不同而异。其作用原理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利用肢体运动学的道理,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使力集中在压垫上。

局部外固定甩小夹板,压垫、布带等外用固定器材,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再结台移位倾向及侧移位的方向不同而异。其作用原理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利用肢体运动学的道理,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使力集中在压垫上。再由压蛰把力传达到伤肢上,借助杠杆的作用来防止或矫正侧方的移位,成角畸形及移位的倾向。再配合功能锻炼,增加骨干的纵向挤压,使骨折端保持相对的稳定和紧密嵌插,促进骨折的愈合和能恢复。压垫的放置是根据骨折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和移位倾向的不同,而使用两点或三点或多点挤压的作用,来实现矫正或防止畸形的。伤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时而产生的内在动力,反应到约束夹板的布带上,布带把所受的力以约束夹板的力量是相等的,但作用方向相反的力传达封夹板上,而兜板又把为集中在压垫上,这就形成了二点或三点或多点的挤压杠杆作用,从而防止或矫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成角畸形及移位倾向。

这种外固定装置是应用力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来抵销肢体内的杠杆作用对骨折端的不良影响。如伤肢的伸屈活动就可以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利用小夹板外固定装置,可以把肌肉收缩和舒张活动(即伤肢的仲屈活动)由使骨折苒移位的消极因素转变为维持固定,矫正残余畸形的积极作用。造成骨折再移位的倾向力主要因素有:

一、肢体重力:伤肢的重量是骨折再移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肢体发生骨折后。重心与骨折线的距离大小可决定再移位倾向力的大小。重心愈靠近骨折线,目重力而致的再移位的倾向愈小:重心距骨折线愈远,则再移位的倾向愈大。肢体重量是不能改变的,但它的重心是随肢体的伸屈而移动的。恰好小夹板局部外固定不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而在屈曲时,使重心与骨折线保持虽小的距离。同时这种外固定装置本身份量很轻,几乎不增加肢体的重量,上下关节都来被固定,骨折远端关节以下的肢体重力被活动的关节所吸收,骨折端所承受的移位倾向亦大大减少。所以说这种外固定装置是目前最理想的外固定。

二、肌肉牵拉力:肌肉收缩活动时对骨折再移位有直接的影响,同时骨折端通过肌肉的协调括动,才能维持固定在整复后的位置,在肌肉的舒缩活动中能形成骨折端的纵向挤压,互相嵌插。所以使用小夹板配合压垫利用杠杆的作用制止骨折再移位,相对稳定骨折端的位置和增加互相嵌捕,既能控制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括动(旋转、成角、分离),又能保留对骨折愈合的有利活动(对向挤压)。小夹板外固定装置为什么能收到良好的固定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1、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大部分四肢肌肉都通过1-2个关节从而发挥肌肉的维持固定的作用一般情况下,骨折部的上下关节不能固定,但必要时,可做超关节固定,控制其能引起骨折变位的某一方向的关节活动,增加骨折端的相对稳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2、控制旋转。若前臂发生骨折,固有旋转肌群的存在,必须用分骨垫及掌背侧夹板固定于中立位,控制前臂的旋转活动,以防止旋转移位。

3、防止成角。骨折部成角的形成是由于两侧肌肉拉力不平衡而造成的。在固定时,根据肌肉的拉力方向应用压垫和夹板所放置压垫的三点挤压,克服两侧肌肉拉力不平衡的现象,可以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

4、纵向挤压紧密嵌描。外固定装置在克服骨折再移位的同时,又利用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内在动力,沿着骨干纵轴发生的对向挤压作用,使有轻度分离者,让其骨折断端互相嵌插,增加断端的接触面,有利于骨折愈合。

5、要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给病人讲清局部外固定装置的作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功能锻炼,这就调动了肌肉的协调活动,对促进骨折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本页关键字:小夹板局部外固定原理  小夹板固定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如何制定骨折的整复方案        下一篇:骨折局部外固定需要的器材

>> 返回中医伤科知识问答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