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经辨证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而吉。它是外感热性病的一种证候分类方法。六经辨证方法是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吸收汉代以前有关医学理论与临床经验,进一步宽宴发展起来的。它概括丁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结合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邪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遐缓急等各方面的因素,将外感热性病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证候,根据一定的规律,分析、综合、归纳成六个不同的类型,用以作为辨证论治、因人而施的准则。
六经的“经”字,乃界线之意,也就是六个不同的阶段。丽每一个阶段,又是以证候群为提纲,借以作为判断病位.寒热性质、正邪盛衰、预后顺逆以及诊断治疗的依据。一般说来,病在三阳,正气都比较充实,抗病机能较强,为邪盛正气未衰的三个不同的病理阶段,其病变性质属热、属实,病位在表(与三阴病相对而言),辨证是以六腑病变和经络病状为基础,治疗原则以祛除邪气为主。如外感初期,风寒客于表,出现了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脉浮等邪正相争在表,太阳经气不利的症状时,便可诊断为太阳病。治疗可用解表法,使邪由表而解。若邪已化热伤津传变入里,表现为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口渴、汗出,或腹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等胃肠实热炽盛的症状,便町确诊为阳明病,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施以游、下之法。若病邪虽已离开了太阳之表,但尚未进入阳明之里,正处于表里之间的过渡阶段,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时,便可确诊为少阳病,治以和解法。病入三阴,则表示正气已衰,抗病机能减退,为阴盛阳虚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其病变性质多数属寒、属虚,病位在里,并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治疗以扶助正气为主。如太阴病则表现为腹满丽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脾阳不运,寒湿内盛之症,治疗当温中健脾燥湿。步阴病则主要表现为脉微细,但欲寐、手足厥逆、下利清谷等一派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之症,治以回阳救逆。厥阴病为六经病终末阶段,其表现主要有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敢食、呕吐等寒热错杂之症,治当寒热并用。
从以上所列六经病证可以看出,它既是对疾病所表现的六类证候的高度概括,又表示外惑热性病全过程中,既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六个阶段。六经辨证虽说为外感热性病而设,实际上进种科学的、纲领性的法则,也可推而广之,对中医临床各科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故程郊倩说:“设六经而赅尽众病”,可谓精辟之谈。
上一篇:六经病之间有什么关系?掌握六经传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下一篇:太阳伤寒的主要脉症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