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中医药知识问答 --> 金匮知识问答 --> 怎样掌握先后缓急和审因论治的原则?

怎样掌握先后缓急和审因论治的原则?

治疗杂病,在表里同病和久新同病的情况下,必须分清先后缓急,而在病邪蕴结于里时,要审察原因,然后施治。

治疗杂病,在表里同病和久新同病的情况下,必须分清先后缓急,而在病邪蕴结于里时,要审察原因,然后施治。

表里同病

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表证,又有胸闷腹胀,暖气不舒等里证,一般是先治其表,后治其里,也可以表里同治。但是,当表里同病,里证很急之时,就应先治其里。例如伤寒表证病人,医生误用攻下之法,损伤脾胃,引起腹泻不止,完谷不化,神疲力乏。这时尽管恶寒发热等表证仍在,但两相比较,里证重而且急,必须先用温中补脾法,以防止中阳下陷而发生虚脱。因为阳气虚弱,根本不固,就无力抵抗外邪。经过温里之后,大便恢复正常,里证基本解决,又要及时治其表证。因为此时脾阳初步恢复,抗病能力还不强,如不及时解表,表邪仍然容易内陷,引起新的变证。所以对于表里同病,必须分清缓急,急者先治,缓者后治。

久新同病

患有久病(慢性病)的人,又得了新病,应当先治其新病。

1、久病和新病的病势缓急不同:日久不愈的疾病,多是内脏有明显的损伤或改变,所以病势缓慢,恢复较难,治疗不能急于求成。而新病的病势多较急骤,病情也容易变化,必须及时处理。

2、久病和新病治疗上难易不同:患病日久,病根已深,不易一下子拔除,治疗较为困难。新病是病邪初犯人体,好比外敌入侵,立脚未稳,较易驱逐出去。

3、防止新邪与旧邪结合;患有慢性病的人,正气多较虚,抗病力较低。如果又患新病,则新感之邪就易内传,以致新旧两邪相互结台,从而增加治疗的困难。先治新病,是防止两种病邪结合的有效手段。久新同病,先治新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久患黄疸病的人,又患肺热喘嗽,寒战、发高热,咳嗽吐铁锈痰,右胁痈,腹胀,面色黄,脉弦数。久病是肝脏有湿热滞留。新病为风热犯肺,袁邪未解,里热较重。此时应当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先治新病,当然,在久病与新病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治新病要兼顾久病。如素患哮喘的人,又得伤寒,发热汗出,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这时,在用桂枝汤治其伤寒新病时,方中应加厚朴杏仁之类以兼治哮喘。

邪结于里

病邪蕴结在里,要根据病邪所结合的有害物质来决定治法,所谓“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诸病在脏”,是一切在里的疾病。“所得”,是相结合之意。“攻之”,是泛指治疗。瘸邪是“无形”的,但“无形”之邪侵入体内,一定要和体内一些有害物质如痰涎、水湿,瘀血、宿食等相结台,方能形成邪结于里之证。病邪正是依附这些有害物质而为害人体的。因此,治疗邪结于里之证,就必须根据病邪所结台的有害物质是什么来决定。如邪热与水结合,临床出现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等症,治法当用猪苓汤利水清热滋阴。因为小便通利,水有去路,邪热失去依附,其病自退。如果邪热与宿食相结,当用大、小承气汤以攻里泻热。若是邪热与瘀血结合,当用桃仁承气汤泻热破瘀。当邪热与痰饮相结台时,应当清热与化痰同用,如越婢加半夏汤之类。

本页关键字:掌握先后缓急  审因论治原则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怎样根据五脏的喜爱和厌恶来进行治疗和护理?        下一篇:怎样通过闻语声、察呼吸来判断病位?

>> 返回金匮知识问答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