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病多见弦脉与形成疟母治疗
疟疾的主要脉象是弦脉。这是因为疟邪侵入人体以后,伏藏在半表半里。半表半里属于少阳,所以中医把疟邪叫做“少阳之邪”,有“疟不离少阳”的说法。而弦脉是少阳病的基本脉象,因此,疟疾也多见弦脉。尽管疟疾有的偏寒,有的偏热,有的属于里实,有的属于正虚,但都是以弦脉为主。疟疾热偏重的,脉象弦数。寒偏重的,脉象弦迟。病势向里发展,形成里实证的,脉象沉弦有力。病久,正气大伤的,脉象就弦细无力。
什么是疟母?疟母是疟疾迁延所致的左胁下肿块。病人从患疟疾到形成疟母有一个过程。并不是所有患疟疾的病人都会形成疟母,只是患疟疾之后,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以致疟疾反复发作,日久不愈,终于形成此患。疟母形成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正气渐虚,不能抗击疟邪外出,二是疟邪盘踞步阳,引起肝脾失调。肝气不调,就出现气滞,脾失健运,就生湿生痰。气滞可以导致血瘀,电可以导致痰凝,而痰凝又反过来加重气滞血瘀。疟邪就是依附着血和痰,盘踞在少阳不出。胁肋是少阳经所主管,疟邪和气、血、痰相结合,以致胁下肿块不消。
治法以软坚散结,活血破瘀为主,用鳖甲煎丸。由于疟母是气滞、痰凝,血瘀而成,必须破血瘀、利气滞,化痰凝,疏通少阳经络。疟母形成,病根已深,又要结合攻里利水方法,但祛邪不能伤正,要攻中有补。疟母患者,阴阳已经失调,因此又要寒热并用。疟母不消,疟疾很难痊愈,所以应当及时用鳖甲煎丸治疗。但是,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配。例如疟疾患者疟母虽已形成,但寒热发作仍跟从前一样,伴有胸胁苦满、头眩、呕吐、舌苔黄厚的,这是疟邪伏于步阳,疲湿蕴结中焦。治疗时,除服鳖甲煎丸外,应当同时用汤剂,如柴胡,黄苓、草果,厚朴、青皮、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等清热、除痰、化湿。寒热消退后,再专用鳖甲煎丸。如果患者久病体弱,要辨别是气虚、血虚,还是阴虚,阳虚。气血亏虚的,用鳖甲煎丸要配合八珍汤。阴阳两虚的,要配合八味肾气丸。由于鳖甲煎丸中有大黄、赤硝、葶苈子、蜣螂等药,比较峻猛,所以对于久病体弱的人,用量要逐渐增加。
上一篇:《金匮要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一篇:阴毒和阳毒不是寒证和热证及区别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