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神经精神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 儿童肝移植的常见适应症——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肝移植的常见适应症——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率约为1/(50万-l00万),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性发病稍多于女性。
吞咽常有困难。不自主动作以震颤最多见,常在活动时明显,严重者除肢体外头部及躯干均可波及、此外也可有扭转痉挛、舞蹈样动作和手足徐动症等。精神症状以情感不稳和智能障碍较多见,严重者面无表情,口常张开、智力衰退。少数可有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有的可出现癫痫样发作。因肾小管尤其是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可出现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尿酸尿及肾性佝偻病等。K-F环常伴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为本病重要体征,一般于7岁之后可见。约20%患儿发生背部或关节疼痛症状,X线检查常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骨赘生等病变。少数本病患者尚可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低、葡萄糖不耐症、胰酶分泌不足、体液或细胞兔疫功能低下等情况。

治疗的原则是减少铜的摄入和增加铜的排出,以改善其症状。低铜饮食是指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各种用于排铜的铜络合剂中青霉胺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能与铜离子络合,促进尿铜的排出。用前先作青霉素过敏试验,剂量为每日20mg/kg,分次口服。治疗期间应监测尿铜,通常在治疗第一年内要求每日尿铜排出量>2mg。一般在服药数周后神经系统症状可见改善,而肝功能好转则常需经3-4个月治疗。本药的副作用为药物疹、血小板减少、肾病、关节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视神经炎等。长期治疗也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如不良反应严重确实不能继续服用时,可考虑用盐酸三乙基四胺,剂量为每日0.5~2g,长期应用可致铁缺乏。近年应用另一高效铜络合剂,连四硫代钼酸铵(TTM),可与铜络合成Cu(MoS4)2自尿液排出,短期内即可改善症状。口服锌制剂可减少肠道铜的吸收,常用者为硫酸锌或醋酸锌。

本病应坚持终身治疗,如早期确诊,予以驱铜治疗,可防止肝脏和神经症状的发生,如已发生也可得到改善。未经治疗的病人多在症状发生后数年内死亡。发生暴发性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门脉高压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者,预后不良,仅仅切除脾脏等方法根本无法解决问题。目前只有肝脏移植是唯一能够彻底根植此病的方法,新的肝脏能够合成患者所缺乏的酶,能够将体内蓄积的铜代谢排出,同时可以去除硬化的肝脏,消除相应的并发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结论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肝病学界的普遍认同。对于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者,即使尚未出现严重的肝脏病变也应考虑移植手术。原则上应在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之前手术,一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术后只可能缓解症状,完全治愈神经系统病变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应尽早选择这一最终治疗方法是明智之举。儿童患者多可采用亲属献左半肝的活体肝移植,对供体而言风险很小,而成人的左半肝也能满足患儿所需,这已是很成熟的治疗方法。

总之,肝豆状核变性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先进的科技和医学水平给无数患儿和他们的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愿所有患儿过上远离痛苦的生活。

|<< << < 1 2 > >> >>|

本页关键字:儿童肝移植的常见适应症  肝豆状核变性 免费索取肝豆状核变性资料

上一篇:肝豆状核变性的鉴别诊断,并发症和预防        下一篇:肝豆状核变性常见问题

>> 返回肝豆状核变性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