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胞疮
脓胞疮又称传染脓痂疹,为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传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黄水疮”、“滴脓疮”。
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利条件。
[病因]
病原菌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菌,少数为链球菌,亦可为二者混合感染。其中有些致病菌是肾炎原性的。皮肤出汗较多、浸渍时,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细菌容易繁殖,从而给本病发生造成良好的机会。
脓胞疮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化脓性皮肤病,多因皮肤不洁或因脾经湿热内蕴,加之暑热天气,热毒外侵,两气交感,熏蒸皮肤而成。脓胞疮多发于头面、四肢等露出部位,局部轻度瘙痒,皮肤表现主要为红斑、水疱、脓疱、糜烂、渗液、结痂,重者伴有发烧。以夏秋季多见,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护理上须做好消毒隔离、皮肤清洁、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
[临床表现]
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胞,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1、大疱型脓疱疮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传染性较强,儿童多见,夏秋多发。初起为散在小水疱,1-2天内迅速增大,且内容物渐浑浊,呈半月形积脓现象,典型损害为薄壁脓疱,很快破裂成为上附蜜黄色痂的糜烂面。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2.脓痂性脓疱疮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为脓疱,疱破后渗液结成黄色厚痂,邻近皮损可互相融合。自觉瘙痒,因搔抓可接种到其它部位,而发生新的皮疹,愈后不留疤痕。重者常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症状。此型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部以及四肢露出部位。
[诊断依据]
1.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儿童及幼儿,易传染,病前常先有痱子、湿疹类瘙痒性皮肤病;
2.好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
3.皮损初为丘疹或水胞,迅速变为有炎性红晕的脓胞,散在分布;
4.可伴有淋巴管炎,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
[治疗]
全身疗法: 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药物:青霉素G 80万-240万U/d,肌注,小儿每日2.5万-5万U/kg,分2-4次给、新青霉素II、氨苄西林钠(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氨苄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给红霉素口服0.25g-0.5g,3-4次/日,小儿每日 25-50mg/kg分3-4次或林可霉素肌注0.6g每8小时一次,小儿每日 20-40mg/kg分2次。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浆或全血或肌注丙种球蛋白。
局部疗法: 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脓疱完整时。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
隔离消毒: 婴儿室 托儿所 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
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提高孩子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预防接种,它虽然很有效,但由于疫苗的种类很有限,不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来防止一切传染病;第二种方法就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一般传染病的抵抗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提供足够的营养。
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B-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或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制剂(如小施尔康)确实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抵
上一篇:无 下一篇:脓胞疮有哪些临床表现?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