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皮肤病 --> 脓胞疮 --> 脓胞疮方之外治方

脓胞疮方之外治方

脓疱疮是一种较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其多发于儿童,有接触传染性,常流行于夏秋两季。
[FS:CONTENT_START]

   脓疱疮是一种较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其多发于儿童,有接触传染性,常流行于夏秋两季。

本病的发病主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关,少数患者为链球菌感染,也有因两者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为初起见少数散在的丘疱疹或红斑,并迅速发展成水泡、脓疱,继而数目增多,脓疱壁薄、松弛,周围有红晕,溃破后疮面有黄色或灰黄色厚痂,搔抓可导致健康皮肤发病。若发生于新生儿,称新生儿脓疱疮,尤以尿布区多发,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一般临床以局部药敷为主,必要时配合抗生素治疗。

中医称本病为“天疱疮”、“黄水疮”等。其发生多由湿热、暑湿、胎毒等蕴结肌肤,郁而成脓所致。故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杀虫为基本法则。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香药油

松香、枯矾、槐树皮各适量。共为末,纸卷为筒,藏药于内,蘸药燃火,有油滴下收之,入轻粉少许搽患处。

本方出自《杂病源流犀烛》,有收湿解毒敛疮之功。适用于黄水疮(脓疱疮)。

2.金素丹

雄黄2份,枯白矾、生明矾各3份。共研细末即成金黄色粉剂。将药粉干搓皮损处约1mm厚,略加按压,以不掉为度,不必包扎,只要皮损区干燥,不必加药。如有流黄水或药痂漂起,应随时用无菌棉球拭去,双氧水、浓茶水处理创面后重复撒药。除高热、恶寒及区域淋巴结肿大外,不用抗生素及抗组胺药。

本方有燥湿收敛生肌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小儿脓疱疮852例,结果治愈833例,无效19例,治愈率97.7%。其中用药1次治愈130例,2~5次治愈450例,6~10次治愈196例,11~18次治愈57例。

3.青黛

青黛、黄连各6g,滑石粉、煅石膏各12g,麻油适量。将上方药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以疮面大小定量。用冷开水将患处洗净去痂,将药涂于患处,绵纸外贴。

有报道运用本方治疗脓疱疮48例,结果痊愈31例,显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痊愈病例中,一般只需用药3~5天。

4.龙蜂散

龙胆草、蜂房各6g,苦参10g,枯矾3g,黄豆8粒炒黑。上方药共研极细粉末,调匀瓶装备用。先将疮面用淡盐水洗净,继以香油调药末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换药2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杀虫,止痒愈疮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小儿脓疱疮37例,结果疗效满意,一般用药3~5天均痊愈。

5.消炎散

大黄甘草、煅龙骨各20g,炉甘石粉、青黛、氧化锌各10g,冰片2g,磺胺嘧啶片20片。先取大黄、甘草置锅中焙黄后研成细末;用钵将磺胺嘧啶(0.5g/片)及青黛、氧化锌、冰片、龙骨各研成粉,然后加入炉甘石粉。充分混匀,过80目筛。经高压消毒备用使用时先在患处用l: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清疮排脓后,取约散加2%甲紫适量调成糊状,外搽,每日3次。

本方有清热燥湿,排脓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41例,结果痊愈26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平均治疗时间为6天。

6.二白散

铅粉(水调摊碗内,艾熏5~7次,以粉黄色为度)、轻粉各30g。上药为末,用麻油炸槐枝稍枯,去渣取油,调敷患处。

本方出自《外科大成》,有解毒杀虫之功。适用于黄水疮(脓疱疮)、湿疮(头面部湿疹)、燕窝疮(颈项部多发性毛囊炎)、脓窝疮(深脓疱病)。

7.三妙散

松香、枯矾各15g,铅丹3g。研细末,香油调搽。

&[FS:PAGE]nbsp;  本方出自《仙拈集》,有收湿敛疮生肌之功。适用于头面黄水疮(脓疮病)。

8.如圣散

羌活3g,苍术防风各2.5g,五倍子9g(焙),黄柏15g(炙)。先炒前4味至赤色,后加黄柏再炒枯,研为细末,敷疮上。若湿者干掺,干者用烛油调敷。

本方出自《仁术便览》,有祛风清热,燥湿解毒之功。适用于湿毒黄水疮(脓疮病)。

9.二黄膏

雄黄、雌黄、川乌、松香各9g(俱为末),乱发1团(烧灰存性)。取猪油180g(熬),次入川乌、松香、乱发3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渣,入二黄搅匀,瓷器盛之。涂疮上。

本方出自《痘疹传心录》,有解毒燥湿,止痒敛疮之功。适用于黄水疮(脓疱疮)。

10.三黄丹

大黄90g,黄柏30g,黄连9g,煅石膏60g,炉底少许。共研细末,川连水调敷。

本方出自《外科传薪集》,有清热燥湿,敛疮止痒之功。适用于黄水疮(皮肤脓疱病)。

11.八宝丹

海螵蛸30g(去骨),煅赤石脂、五倍子(炒焦)各3.6g,白龙骨24g,儿茶、枯矾、铅丹各3g,铅粉2.1g。共为末,掺疮上。

本方出自《种福堂公选良方》,有燥湿解毒,敛疮生肌之功。适用于黄水疮(脓疱疮)。

12.黄参液

黄柏、生大黄、苦参各30g,蒲公英百部、银花各20g。水煎外洗患处,每日3~5次。患处有黏稠渗出液或结痂时宜先以温热淡盐开水清洗后再用本方。

本方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60例,结果痊愈56例,疗程4~8天,平均6天;其余4例用药3天,效果不显改用他法。

13.三日愈散

Ⅰ号方:马齿苋50g,五倍子、枯矾各25g。加水l000ml文火煎煮30分钟,取药液凉至37℃备用。

Ⅱ号方:密陀僧7g,蚤休5g,大黄、青黛、煅石膏各3g。将诸药混合研细过120目筛,盛入洁净瓶内消毒备用。

使用时将煮沸过的软布蘸Ⅰ号方药液涂擦已消毒过的皮拟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根据皮损程度和范围取适量Ⅱ号方药粉,用香油或杏油调成糊状,涂病损处,每日2~3次。

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杀菌,收敛止痒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212例,结果痊愈19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6%。

14.一扫光散

铅丹、铅粉、松香、枯矾各等份。共为细面,撒敷患处,干则用香油调敷。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发物。

本方有清热解毒,收湿止痒之功。适用于黄水疮(脓疱病),湿热成毒,皮肤腐绽,黄水浸润,蔓延无已,头面耳轮,传染周遍。

15.黄石丹方

黄柏、煅石膏各60g,轻粉、红升丹各12g,枯矾6g。共研极细末,用香油或豆油调敷患处。黄水多时,可直接将药粉撒布患处。病情严重者可酌情选用消风散(荆芥、防风、生地各5g,苦参、胡麻仁、牛蒡子、知母赤芍、蝉衣各3g,苍术、银花各6g,黄芩、甘草各1.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此为10岁以上儿童剂量,10岁以下患儿量酌减。

本方有清热解毒,收敛生肌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106例,病程均1个月以上,结果全部治愈。经7~15天治愈者81例,16~20天治愈者23例,1个月以上治愈者2例。

本方内的轻粉与水共煮及曝光时,可分解产生剧毒物质,故使用本方应注意避光,忌与水共煮及大面积使用。

16.蛇床苦参液

 &n[FS:PAGE]bsp; 蛇床子、苦参各30g,苍术、黄柏、川椒各15g,轻粉0.5g。水煎3次,趁热取药汁分早、中、晚3次熏洗患处,每次10分钟左右。红疹期加蝉蜕10g。必要时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药。

本方有清热燥湿,杀虫消炎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64例,结果全部治愈。病程3~30天,多在7天左右;平均用药14次。

17.三黄苦参汤

黄连、黄柏、黄芩各20g,苦参30g,蛇床子15g。加水1600ml,煎取1200ml药液,待冷后滤去药渣即可外洗。每次外洗时间约10分钟,每日3次,无论有无病灶部位,全身均洗,以防黄水外流,病灶扩散。

本方有清热燥湿泻火之功。有报道运用其治疗脓疱疮120例,结果显效1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

18.系列单验方

(1)黄瓜藤10g,冰片1g,枯矾3g。将黄瓜藤炒炭存性,同冰片、枯矾共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涂患处,每日2次。本方乃安徽民间验方,有清热燥湿之功。

(2)苦参(全草)、桃树叶各100g,花椒粉25g。将上方药共用水煎汤,外洗患处。本方乃贵州民间验方,有燥湿止痒之功。

(3)枯矾15g,红枣7枚。将红枣焙焦枯,同枯矾共研为细末,外撒患处,或用香油调涂患处。本方乃江苏民间验方,有燥湿生肌之功。

(4)苦瓜籽100g,糯米30g。将上药共置清水中浸至苦瓜子涨发为度,去水共捣烂,外敷患处,每日1次。本方乃湖南民间验方,有清热利湿之功,适用于腰部脓疱疮,亦治湿疹。

(5)紫花地丁100g,雄黄50g。将紫花地丁焙干,同雄黄共研为细末,用菜油调成糊,外涂患处。本方乃云南民间验方,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