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多汗症是由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汗腺过多分泌的一种疾病。交感神经支配全身的出汗。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通过控制出汗散热来调节人体的体温。但是多汗症病人的出汗和面部潮红完全失去了正常的控制。多汗和面部潮红使患者每日处在无奈、焦躁或恐慌之中。
病因
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如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 )、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 (疟疾、结核等 )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二是精神性出汗,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内服一些镇静药 (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 )具有暂时性的效果,但有口干等副作用。三是味觉性出汗,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 (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 )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
临床表现
有全身性及限局性多汗两种。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多汗症在临床表现上分两型:
一是局限性多汗症,多开始于青少年,有的有家族史,可持续数年,但在 25岁之后会有一个自然减轻的趋势。最多见的部位是掌跖、腋下和腹股沟,处理上要注意皮肤的清洁,手足多汗可用 4%甲醛、5%明矾、0.5%醋酸铝等外涂或浸泡,至手足有些干燥为止;
二是泛发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全身疾病引起,除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外,也有人选择使用口服药物、外科手术、但须要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决定。
治疗:
西医主要是采取病因治疗、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等方法。
中医属“自汗”、“盗汗”范畴,益气固表、育音清热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