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特色诊法之目诊概述
(一)概念
瑶医目诊是瑶医诊法中最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通过观察眼睛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诊法;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睛,来判断整体及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从而诊断或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给我们提供洽疗或预防的依据,它主要是根据患者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来诊断整体上疾病所在各部位的病变、损伤及机能紊乱的全息诊法。
(二)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1.诊断准确、迅速。自从目诊运用于临床后,其诊断价值逐步提高。例如黑暗诊法诊断符合率达85.5%,瑶医白晴诊法达80%以上。而且其诊断迅速,只要用放大镜或肉眼一看就可以知道患者得了什么病或将患什么病。
2.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目诊法设备简单,只用6至7倍的放大镜即开展工作。在室内外,田头地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均可进行检査,不受体位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医生一手挣开患者的眼睑,协作视线,另一手持放大镜即可观察,无任何副作用,病人亦无任何不适,医患配合,病人乐于就诊。
3.无副作用,经济安全,便于推广。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诊断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如B超、CT、MRI等),但检查费用偏高,故不易在我国广大基层普及运用。因此,目诊法就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即无任何创伤、操作简便、经济可靠、便于推广。
4.司外摘内、见微知着。对于目诊法来讲,司外端内的“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是指机体内部脏腑器官、四肢百骸。见微知着的“微”就是指眼睛的外在微细变化,“着”则指人体盈亏的失调及脏腑、气血津液、筋脉的相关病变。这些认识方法正体现出瑶医的人与外界相通的观念,说明了目诊理论的科学性。
5.有助于广泛普查。瑶医目诊法发展到今天,已经诊断出包括癌症在内的内、外、妇、儿、皮肤、传染、五官等科疾病,并且具有一次即可体检全身健康状况及预测疾病的功能,因为全身各部位的病变均可在眼部表现出来。因此,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综合分析,就完全可以得知全身各部位的健康状况,不用任何仪器就可以起到初步普查全身各脏腑功能的作用。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患者和主管医师,以便更好地了解病人,掌握病情。
6.预测未病,防患于未然。瑶医目诊法的另外一个特点在于早期预测疾病的功能。它能在极早期,甚至在其他任何体征尚未出现之前就探查出器质性的病变,尤其重要的是,它能预测出10至15年后可能发展成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三)目诊的临床意义
我们知道,目为视觉器官,属五官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传递情感,反映一个人内心的思维,监测身体的健康状况。目与全身通过经络联系得非常紧密,故望目可“见微知着”、“一目了然”,在临床上目诊可诊断150种病症,且准确率高达80%以上。在传统医学的目诊运用中,诊目可辨表里、审寒热、定虚实、察气血,甚或起到“决疾病而卜死生、究病机而知进退、测未病而防未然”的临床意义。故素有“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的评价,将目诊的临床意义提到空前的高度。
(四)望目诊病的理论基础
目诊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虽然眼睛是一个局部器官,但它通过纵横交错,网络全身的经络与脏腑,与其他器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使全身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若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则可影响到目,而使目发生各种变化。
(五)瑶医目诊法的运用
目诊的部位有巩膜、球结膜、虹膜和眼睑、眉毛等,传统医学将这些部分称为五轮,即白睛(巩膜、球结膜)属肺,称气轮;黑晴(虹膜)属肝、称风轮;眼睑属脾胃,称肉轮;目眦属心,称血轮。通过观察相应部位即可诊断全身病变。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目诊方法,如黑睛诊法、眼球经区诊法、天人地三部形色目诊以及白睛诊法。
本页关键字:瑶医特色诊法之目诊概述 目诊概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