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民族医药 --> 彝医 --> 彝医的病症分类与治疗概述

彝医的病症分类与治疗概述

彝医的病症分类与治疗概述是:彝医的洽疗方法和对疾病的认识分类,是伴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而增加的,这种认识促进了医学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彝医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

任何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不仅包含有理论基础、药物,还包含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等内容。彝族医学也不例外,在这一节中,我们将葬医对疾病的分类及治疗方法作一个简要概述。

对于疾病的分类,从母系社会就已开始,相传支格阿龙向雷神询问的疾病中,有肚子痛、泻、老人咳嗽、打摆子(疟疾)、麻风、眼睛红肿疼痛、癞痢头(秃疮)、牙痛、脚冻伤等病,这些病至今在有些彝族地区还见得到。

在《造药治病书》中,首次釆用了“一病一条,按症记药”的方式记录医生的经验。虽还较为原始,也谈不上有目的地对病症进行分类,但它已显露出疾病类型的趋向了。彝医在与疾病长期的斗争中,根据自身的经验,按照疾病的表面现象和某些内在联系,大致将常见的疾病分成了10类(不含兽医类),它又称“十症分类”法。具体为痛、伤、虚,风、疮、毒、泻、滞、咳、产等。这种分类法还没有完整地描述出疾病的本质,属于一种很不精确的分类,但在当时的客观环境和认识水平来讲,还是较为村学的。因为当时对疾病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彝族先民只能按照疼痛这一主要表现来命名。这10类病症的含义是这样的:

痛类病症:是指身体的某个或几个部位,出现以疼痛为主的症状,并且是非外伤性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疾病,难以用汉医或现代医学的术语来描述它。彝医大部分是以部位疼痛来命名,也有一部分以病因来命名,如蛔痛、饮水腹痛等。

疮类病症:是指体表有可见的病灶感染,并伴有溃、脓等趣象的一类疾病。

伤类病症:是指有明确的外伤,它属于物理性损伤,并常伴有肿、痛、流血、骨骼损坏等现象的一类病症。

毒类病症:指有毒物质或刺激性物质与身体接触或进入体内所造成的损伤。

风类病症:是指人体因受传染性致病因素损害,出现像“风”一样变化莫测的病症。

虚类病症:指人体功能低下,表现出衰弱疲软或老弱萎缩的病症。

滞类病症:指体内有明显滞胀现象的病症。

泻类病症:指有明显泄,泻现象的病症。

咳类病症:指有咳、喘现象的病症。

产类病症:指与妇女生育有关的病症。

16世纪中叶《双柏彝医书》问世时,标志着彝族先民对疾病的认识又上升了一步。这时的疾病,一是较前增多,二是出现了新的病症分类趋势,较前分类更细。将疾病按伤、疮、痛、风、毒、产后、不通等病症进行分类。其中,各类伤病有8种,疮病有23种,痛病有9种,风病有13种,毒病有3种,产后病有4种,不通病有8种,其他类疾病有8种,上述的各类疾病,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内、外、妇、儿各科的内容,足见彝族医学对疾病认识的广泛性,以及疾病分类水平。

在治疗方面,远在原始时代的彝族先民,在和病魔斗争的体验中,就发现了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彝族先民学会釆用嗅,熏、敷、填充、熬水等内外治法.其具体方法是:

吃法:是将头发以火烧焦,再让患腹痛的病人嗅闻其味。

熏法:是用火将石板烧红,然后将羊油、头发、花椒根置于烧红的石板上,让患眼病的人用披毡蒙头,进行熏治。

敷法:是将瓦尔阿吉草捣烂后,敷于秃疮上。

填充法:是冬天当脚板开裂流血时,把春烂的米斯草根填进裂口之中。

熬水内服:是用瓦都根(黄连)熬水内服治腹泻,或用楚切(―种灌木)熬水治咳嗽,或用猪蹄煮南瓜根吃。

此外,彝医还重视对急症的治疗,有不少应急对症方法,如刮痧、针刺、拔罐、割治、按摩等。在骨科中,强调先针刺放血.再采用按、摩、揉、摇、推、拉、旋、搓等进行复位,几乎在各种治疗方法中,彝族都重视以酒为引子,来加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彝医的洽疗方法和对疾病的认识分类,是伴随着对疾病的不断认识而增加的,这种认识促进了医学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彝医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

本页关键字:彝医的病症分类与治疗概述  治疗概述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彝医药的起源        下一篇:彝医的保健与药物加工

>> 返回彝医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