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骨与关节疾病 --> 大骨节病 --> 大骨节病中医适宜技术

大骨节病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痛痹”一类,其发病是由于体内正气衰微、外邪乘虚而入引起的。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皆因体虚,腠理空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除具有“滋阴养骨汤”所述症状外,尚有明显的肢冷、畏寒、遇冷症状加重、关节冷痛、阳痿、遗精、舌苔白、舌质淡、脉细弱等,即肾阳不足、寒湿凝滞的阳虚型大骨节病。

6.双乌丸

[药物组成] 川乌、草乌、生黄芪、全蝎、当归、桂枝、制乳香、制没药、麻黄。

[制法] 配制时将川乌、草乌用甘草水浸煮15分钟,再用冷水浸泡,去脐晒干,同上药共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或9克。

[功用] 祛风散寒、补血和血、去瘀止痛。

[用法用量] 成人早、晚各9克,饭前开水送服,儿童减半。

服药一周后,可适量增加服药量一半。妊娠或患有其他热性病(如感冒上火者)、重病者,应禁忌。疗程一般30~40天,顽固疼痛者可适当延长。

本方适于年深日久的Ⅱ度、Ⅲ度大骨节病患者。患病长、疼痛剧烈的I度或前驱期患者也可考虑慎用。较适于阴寒凝滞、气血不和、肌肉萎缩、关节增粗疼痛、运动障碍较严重的阴寒型大骨节病。

适宜技术

针 灸

针灸是综合疗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能调整全身经络,驱除风寒,迅速解除患者的关节疼痛,并能促使挛缩的关节伸展。

1.针刺穴位

根据疼痛部位,在局部取主穴,远端取配穴。同一穴位每天只进针一次,同组各穴分别轮换使用,每次每个肢体最多进3、4针。

(1)指、腕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主穴:合谷、内关、阳池、外关。

配穴:太渊、三间、大陵、中诸、神门、后溪、曲池、肩颙、阿是穴。

(2)肘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主穴:曲泽、尺泽、曲池。

配穴:合谷、肩颙、手三里、少海、内关、外关、阿是穴。

(3)肩关节疼痛、挛缩、运动功能障碍:

主穴:肩颙、肩井。

配穴:大椎、肩髎、曲池、合谷、阿是穴。

2.针刺手法

采用古法“泻”的手法,即强刺激或抑制手法。进针后,到患者或有酸困或胀麻感或抽感时即可停止。为了获得强烈的刺激,进针后可连续捻转针柄,或用雀啄式的上下捣动;捻转的圈要大,捣针的次数要多,以患者的身体健康、衰弱和关节的疼痛程度为标准:健康剧痛者捣针次数要多(7~8次)。留针的时间要长(约 15~30分钟)。

3.灸法

局部艾灸,一般应灸到皮肤微红、温热、皮内有微微发痒的感觉时为止。灸的时间约15~20分钟。灸的次数愈多、时间愈长,愈好。艾灸部位与针刺同。艾灸可缓解痉挛,能促使关节活动,血行畅旺。常用灸法有下列几种:

(1)艾卷灸:将艾绒用麻纸卷成五寸长、中指粗细的艾卷,燃着灸患病部位。此法使用方便医生指定要灸的部位后,患者即可自行灸。故最为常用。

(2)艾绒针柄灸:将艾绒捻在针柄上,点燃灸之。

(3)酒精棉球灸:将浸酒精的棉球放在针刺过的穴位上,用艾卷烘烤。

4.针灸次数

每天针两次,灸2~3次即可。

5.注意事项

(1)针刺的深度,以患者有麻木、沉重、酸胀等主观感觉为度,不能以进针的深度为准。

(2)对于症状顽固、久治不见效者,一般可用捣针法,留针时间可长至1~2小时,才能见效。

(3)对于骨关节严重变形错位的患者,须依其关节的变形、错位情况进行指压进针法。

(4)针灸时,主穴必针必灸,配穴可根据病情适当配用。

(5)对怕扎针或易移动肢体不能下针的儿童患者,可单用艾灸、拔火罐、服药等方法治疗,但止痛效果较慢。

理疗

1. 拔火罐:有两种方法,一是针刺某穴位后,就拔该穴位;二是在挛缩肢体的屈面,膝关节以委中穴、肘关节以曲泽穴为中心,上下用3~5个火罐排成直线形拔。

拔火罐的方法是:用面粉作成薄饼,直径较火罐口径略大,中央薄、边缘厚,贴在针刺过或要拔的部位上;然后用脱粒的包谷棒切成长方形小块,一端沾上煤油,点燃后,放在

|<< << < 1 2 3 > >> >>|

本页关键字: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  马钱子 免费索取大骨节病资料

上一篇:大骨节病的病因学        下一篇:

>> 返回大骨节病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