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普氏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并引起血管病变,病原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侵袭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多见于皮肤、心肌、中枢神经系统。立克次体不产生外毒素,死亡释放少量的内毒素。
普氏立克次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并引起血管病变,病原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侵袭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病变多见于皮肤、心肌、中枢神经系统。立克次体不产生外毒素,死亡释放少量的内毒素。病程第2周产生变态反应,使血管病变进一步加重。立克次体偶可长期潜伏于单棱巨噬细胞内,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引起复发,称为复发性斑疹伤寒,亦称为Brill-Zinsser病。潜伏期5~21天,平均10~14天。常急性发病,少数患者有头痛、头晕、畏寒、乏力等前驱症状。
侵袭期多急起寒战、高热,稽留热型,伴严重全身毒血症症状等。患者面颊、颈、上胸部皮肤潮红,球结膜高度充血,似“酒醉貌”。肺部可有湿性啰音。
发疹期,约在病程第4~6天稽留热时出现皮疹。先见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但面部无皮疹,下肢较少。皮疹初起常为充血性斑疹或丘疹、压之褪色,继之转为暗红色或出血性斑丘疹,压之不褪色,持续一周左右消退。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此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可达40~41℃,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加重,甚至昏迷或精神错乱。亦可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压力增高。部分患者有中毒性心肌炎,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多数患者脾肿大。
恢复期病程第13~14天开始热退,3~4天恢复正常。整个病程2~3周。
本页关键字: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免费索取流行性斑疹伤寒资料
上一篇: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常识与诊治方法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23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23日快讯
- 乙型脑炎方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