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中文网-中医
首页 --> 癌症肿瘤 --> 胃癌 --> 胃癌常识 --> 中医学认识的胃癌

中医学认识的胃癌

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中欧如日本、智利、冰岛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美国、英国等国象发病率则较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中欧如日本、智利、冰岛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美国、英国等国象发病率则较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中医学认识的胃癌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四时气篇》说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公元2世纪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不利》讲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当时认为此病很难治。随着认识与实践的深化,对治疗亦有进一步提高。16世纪明代《景岳全书》说:“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传统医学对胃癌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除了药物之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药膳等疗法,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改善症状和防止复发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胃癌在传统医学中,由于各国多民族的治疗实践不同,称谓不一。中医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属“噎膈”“反胃”“症瘕积聚”、“胃脘痛”等范畴。中国蒙医称之为“胃纳里病”,朝医学称之为“威阿木”。

胃癌病因病机:

中国中医学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忧思恼怒,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或者正气不足,尤其是脾胃虚衰,加之情志、饮食失调,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阻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

胃为水谷之海,胃癌发病与饮食关系尤为密切。饮食失节,或食用亚硝胺及多环芳羟化合物等致癌物质的食品和水,食用发霉的酸菜、干咸鱼、鱼肉的熏制品,食用多次煎用的食油煎制品,食用多农药污染的食品,饮服色素含量过高的食品,或食物中缺少蔬菜和维生素,居住环境水土缺少某些微量元素等,均易诱发胃癌。

胃癌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胃癌部位以幽门部为最多,其次为贲门部,胃体较少,胃癌再现的症状与癌症部位、病期、性质以及胃癌患者的体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1)畏食:饭后饱胀、暧气,并逐渐加重,大多畏食肉类及油腻。

2)上腹部不适、疼痛:原有的溃疡病疼痛加剧,节律性疼痛转为无规律或持续性,按溃疡病治疗疼痛不缓解。胃窦部肿瘤,由于十二指肠功能影响,可出现类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性疼痛。

3)恶心呕吐:早期偶有恶心。肿瘤梗阻幽门时,常嗳臭气或呕吐酸食物,晚期吐出咖啡色胃内容物;肿瘤位于胃底或赍门部,引起贲门狭窄,可出现吞咽困难,噎膈。

4)呕血便血:中晚期胃癌,出现大便隐血,或柏油样黑便,或呕血。

5)腹泻、便秘:幽门部癌易致梗阻而出现便秘。

6)贫血:恶病质、进行性消瘦,腹水。

7)上腹部包块:大小不等,质地较硬,有压痛,活动差的肿块。

8)转移: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最多。也可转移至盆腔,肝腹膜,甚则全身远处转移

(二)实验室检查

凡40岁以上患者,尤其男性,有腹上区不适、疼痛、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贫血等,均应作认真的检查以确诊。

(1)生化检查:90%的患者有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血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胃液分析缺酸或低酸,并混有血液。

(2)胃肠X线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能较好地观察胃粘膜襞间的细微病变。

(3)光导纡维胃镜检查:胃镜可直接观察胃内细微形态和病变,并可摄影,取活组织检查,活检早期诊断阳性率达80%~90%。

(4)胃脱落细胞捡查:抽取胃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75%~85%。

(5)其他:如胃单克隆抗体、癌胚抗原等均可作参考。

本页关键字:中医学认识  胃癌 免费索取癌症肿瘤资料

上一篇:胃癌的中医辨证        下一篇:胃癌的介绍

>> 返回胃癌常识页面    >> 返回首页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投稿反馈 | 申请合作 | 友情链接 | 中医问答 | 网站导航 | 精彩图文 | 精彩专题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