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
【概念】
烦躁是指心中烦热不安,急躁易怒,手足动作或行为举止躁动不宁。
烦躁之名始见千《内经》。烦与躁实屑两证,烦是患者自觉心中烦闷不舒,情绪不安,为自觉症状。历代医籍记载的“烦满"、“心烦"、“火烦"、“虚烦"、“微烦"、“暴烦"等均属烦的范畴;躁是指患者表现出动作行为躁扰不宁或言语多而缺乏头绪,为客观表现,“躁扰"、“躁动”、“躁狂”等皆属躁的范畴。临床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烦躁”。若只烦不躁者,可参见“心烦”及“五心烦热”等有关条目。
【鉴别】
常见证候
表寒郁热烦躁:恶寒发热,无汗烦躁,头身疼痛,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紧。少阳郁热烦躁: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口苦,咽干,目眩,烦躁多言,惊惕不安,周身困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阳明腑实烦跺:壮热烦躁,汗出口渴,腹硬满疼痛,呼吸气粗,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热结旁流,甚则神昏谑语,喜凉恶热,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气分热盛烦躁:壮热不退,烦躁不宁,汗出,胸隔灼热,唇焦咽燥,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洪大。
热入营血烦躁:身热夜甚,烦躁不寐,甚或发狂,斑疹透露,吐血衄血,或尿血便血,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痰火内扰烦躁:身热面赤,胸闷气急,烦躁不寐,痰黄粘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血内结烦躁:心烦躁扰不宁,面唇青紫,眼窝黯黑,皮肤青紫或有赍斑,心胸刺痛,或少腹硬满疼痛,小便自利,大便色黑易解,舌质紫暗有密点,脉沉涩或结代。
心血不足烦躁:心烦不寐,易惊易醒,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头晕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阴虚火旺烦躁:虚烦不寐,躁扰不宁,心悸怔忡,健忘多梦,腰膝疲软,颤红唇赤,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鉴别分析
表寒郁热烦躁与少阳郁热烦躁:二证皆为外邪侵袭,热郁于内所致。但表寒郁热烦躁,乃外有风寒闭遏,内有阳热不伸,故既有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脉浮紧的表寒证,又有烦躁、苔白兼黄等郁热内扰之象。而少阳郁热烦躁,证属半表半里,烦躁兼有胸胁满闲,小便不利,惊惕不安,肢体困重,不能转侧。表寒郁热烦躁,治在外解风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少阳郁热烦躁,治在和解少阳,清热镇惊,方用柴胡加龙骨牡娇汤。
阳明腑实烦躁、气分热盛烦躁与热入营血烦躁:均为实热之证,多见千外感热病。阳明腑实烦躁,多因热与燥屎相搏结,阴气不通所致。其辨证要点为壮热烦躁,大便秘结,腹满疼痛。气分热盛烦躁,则因燥热充斥内外而致。其辨证要点为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热入营血烦躁,常因气分病邪不解,邪热内陷营血,故有热窜血络(发疹发斑),迫血妄行(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表现。其辨证要点为:烦躁不宁,斑疹透发,失血,舌质红绛。热入阳明腑实烦躁,治宜清热生津,峻下热结。方选大承气汤加减。气分热盛烦躁,治宜泄热除烦,方用白虎汤加减。热入营血烦躁,治宜透营转气,清热凉血。方用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
痰火内扰烦躁与瘀血内结烦躁:痰火内扰烦躁,多因痰留日久,郁而化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外感时邪,化热化火,灼津炼液,聚生拔浊,痰火互结,扰及神明。淤血内结烦躁,则因热邪羁留,深入血络,血行不畅,痪阻心窍;或血密日久,郁而化热,热壅血疾,上扰神明。二者同属实证,但临床表现各异。痰火内扰烦躁,表现为心中烦热,躁扰不宁,痰黄粘稠,气急喘满,身热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瘀血内结烦躁,则兼见面色晦暗,面唇色青,腹部结块,硬满疼痛,皮肤青紫,或有密斑,舌质紫黯等症。前者治在清化热痰,方用温胆汤加黄连、黄芩之类。后者治在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疾汤加减。
心血不足烦躁与阴虚火旺烦躁:心血不足烦躁,多因忧思气结而伤脾,脾失健运而气血化葆不足,血虚则不能养心;或因终日操劳,耗伤心脾,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则烦躁。阴虚火旺烦躁,乃因久病伤阴,或七情内伤,或年老体衰,肾阴不足,水亏火旺,上扰心神所致。两证均为虚证,区别在千有无虚热之症状。心血不足烦躁,以面色无华,心烦不寐,心悸,舌淡苔薄白,脉细为辨证要点。阴虚火旺烦躁以明显的阴虚内热症状为特征,如潮热盗汗,颤红唇赤,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前者治宜补养心脾,宁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阿胶等。后者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
总之,烦躁一症,不外虚实两端。属实者,多由邪热、痰火、癌血为患;属虚者,多为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然不论虚实诸证,又多与心经有火有关。心藏神,主神明,神明被心火所扰,则烦躁不宁。《杂病渊流犀烛》云:"烦躁,心经火热病也。其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主,火平则心神安宁,烦躁即愈。”
【文献别录】
《素间·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跻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澹泄,传为赤沃",少阳司天,火淫所盛,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烦心胸中热。
《素问·气交变大论》:“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飨泄食减,体重烦冤。”
《金匮要略·肺痪肺弗咳嗽病脉证并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张氏医通·烦躁》:“经云:气乱于心则烦,盖热客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大抵心火旺,则水亏金烁,惟火独炽,故肺肾合而为烦躁也。”
《杂病源流犀烛·烦躁健忘源流》:“内热心烦曰烦,故烦者,但心中郁烦也。外热身躁曰躁,故躁者,并身外热躁也。内热属有根之火,其原本于热。凡但烦不躁及先烦后躁者,皆易治,外热属无根之火,其原本于寒,凡但躁不烦及先躁后烦者,皆难治。”
《类证治栽》:“内热为烦,外热为躁,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热传肺肾,则烦躁俱作。”
本页关键字:烦躁 烦热不安 急躁易怒 躁动不宁 心血不足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茶有6“色”功效各异,饮茶养生寒温有宜忌
- 秋季嗓子干、时痛,7款茶饮辩证用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十一月顺时养生:早卧晚起,保护阳气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养生
- 大医精诚泽一方——记常州中医屠揆先
- 老百姓喜爱的“大白菜”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 提踵颠足护肾腰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