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学医“爆冷”症结何在
据媒体报道,7月15日,等同于内地高考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发榜。11名状元在发榜同日受访时有超过2/3表示有意报读医科,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科成为热门专业。而此前,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们也陆续开始选专业,医学却赫然被贴上“冷门专业”标签,在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这引发了高素质医学人才难以为继的担忧。
应当承认,在我国内地,医学系近年来遭遇寒流是不争的事实。诚然,工作量大、医疗纠纷多、伤医事件频发……让越来越多的莘莘学子对报考医学系望而却步。医疗风险和医生薪酬偏低是大学生尤其高分学生不愿学医的主因。中国医师协会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2014年65.9%的被调查医师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其中选择“很不满意”的比例为19.1%,也可窥见一斑。业内人士指出:“医学专业在一些地区遇冷和职业多样化有关。比如金融、IT这些行业的就业前景都要比医学好,收入也高。”
而香港为何会有七成高考状元想学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做香港医生“体面”。据报道,香港医生在取得行医资格后,其稳定的薪水是其他行业所艳羡的,根据此前香港《明报》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香港公立医院副顾问医生月薪平均8万港元起,顾问医生则月薪介于10万至18万港元,这还不包括各类津贴。
反观内地,尽管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很多医学毕业生之所以选择放弃从医,主要是因为医生这一职业投入大、风险高、报酬低。而且我国内地医务人员的薪酬偏低,很多医生感到劳动价值得不到尊重,付出与回报比例失调,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疗定价不够合理。医生收入主要反映的不是人力资本价值,而是药品、耗材、大型检查的价值。
眼下,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也是决定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不可否认的是,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瓶颈。为有效避免医学人才流失,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推进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提高医生合法薪酬水平。
基于此,改革目标可设定为,建立一个薪酬水平较高,薪酬构成以岗位、职称、年资为基础的基本工资为主,辅以超时超额工作的津补贴,以及具有中长期激励效果的奖励性工资的薪酬制度。这也是日、法、英等医疗卫生总体绩效较好的国家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安排的共同特点。
稳步推进医疗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也是进一步激发医生“靠技术吃饭”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这既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更是对医生劳动价值的尊重。
值得欣慰的是,医改正在向这些方面频频发力。笔者期待,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兑现,“内地学医‘爆冷’”及医学毕业生不愿从医的状况将得以改善。(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篇:李国杰院士:大数据方法很像中医 下一篇:即食饮片 中药炮制新突破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