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分级诊疗应遵循中医院发展规律
近日,《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部署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序就医格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意见》明确了两大方面工作举措:一方面,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重点是是明确城市二、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重点是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机制,制定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标准,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
分级诊疗的重点是“诊断”和“治疗”,其中“诊断”是第一位,患者患病后马上考虑的是自己得了什么病,这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采集病史,借助辅助检查结果,再以专业的知识与逻辑思维才能完成疾病的初步诊断,而不同级别与不同专业技术能力的医院诊断水平参差不齐,患者有时无法判断自己该到哪家医院就诊最合适,只能选择到级别最高的三甲医院就诊。
随之而来的是“治疗”,诊断明确后,如果是普通疾病,在一级医院、社区医院就能完成治疗,但患者已经到三甲医院了,自然希望在这里完成治疗,根本就不可能再回到一级医院、社区医院治疗;而疑难重症一级医院、社区医院没有这个能力完成治疗,三级医院也就无法向基层转回患者。
另外,在中医医院推行分级诊疗时,更应制定符合中医药特色和中医院发展规律的细化实施方案。
三甲医院以诊治疑难重症为主,这是针对综合性医院也就是西医院而言。三级或三甲中医医院的学科、专科设置借鉴自综合医院的学科、专科设置,但其实际疾病诊断方法与综合医院并不相同。中医特色在“治疗”而非“诊断”,中医特色疗法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或各种学会、协会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三级或三甲中医院与基层医院采用的中医治疗手段区别主要在于种类与熟练程度,这方面也与西医院不同。在三级或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过分强调诊断,则会导致它们在专业人员、大型设备配置、诊疗模式上向综合性医院看齐,这与中医院的办院方针将背道而驰,不利于发挥中医特色。
如果不加区分地在中医院系统推行分级诊疗,容易造成一定混乱。第一,中医医院的诊断是否能被综合医院认可,是否能被患者所认可,是否在三级中医院与基层中医院之间相互认可值得深思。第二,中医特色治疗在外治法,即所谓针灸、推拿、熏蒸、刮痧、针刀等,这些方法在基层医院同样能完成,既然在基层医院能完成,那么三级中医医院的相关科室及人员应如何设置以体现其优势?第三,要制定区分只能在三级中医院看与在基层医院就能治好的疾病的目录、方案恐怕比较困难。(中国中医药报)
本页关键字:推进分级诊疗应遵循中医院发展规律 中医新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博士团下基层:山区有了学术直通车 下一篇:河北:以特色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