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输液”时代 中医药大有可为
日前,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发布通知,要求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去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公布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的清单,也引发公众关注。严控输液的政策让人们开始关注毒副作用更少的治病防病模式,不输液,怎么治?
我国输液依赖甚至泛滥的现象早已不是秘密,2011年,央视《新闻1+1》节目称其为“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必要的输液存在健康隐患,滥用抗生素可能带来毒副作用和二重感染,较高的费用也是经济负担。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接连出台政策遏制滥用抗生素、摆脱输液依赖,而在临床诊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或是“后输液”时代的可行道路之一。
对于大部分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医辨证论治一般都可达到消解症状、预防病变的目的。中医具有简便验廉之长,中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少,针灸、推拿、刮痧等非药物疗法更是简便可行且绿色环保。因此,中医药应积极作为,发挥所长,及早介入,成为“后输液”时代百姓求诊问药的“主角”。
让中医药“唱主角”,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势在必行。2012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成效显著,不仅夯实了中医药基层服务网底,也提高了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至2014年底,已有九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八成的乡镇卫生院、七成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逾六成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服务能力的提升为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诊治奠定了基础,因此,进一步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让百姓主动选择中医药,并满意其疗效,从而信任喜爱中医药,是当下要务,如此方能有望真正摘掉“输液大国”的帽子。
当然,加强养生保健科普也不可或缺。中医药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国人在患病时如对中医药视而不见,着实令人悲哀。近年来,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工作日益推进,如2007年起开展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在大江南北人们心中播下中医药的种子,大大提升了中医药的影响力。在百姓对中医药日渐熟悉的今天,创新中医药科学传播途径、发挥中医药优势,在中医理念指导下,帮助国人养成中医健康生活方式,每一名中医药从业者都当仁不让。
当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治未病”是重要力量。“治未病”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大多数情况下,输液往往是为了“既病防变”,即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加重、产生病变,而“未病先防”与“愈后防复”则是中医的独有优势。况且,在中医养生理念指导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积极消除致病因素——若能人人如此,“后输液”时代来临,群众主动运用中医药祛病强身,想必也就水到渠成了。(中国中医药报)
本页关键字:“后输液”时代 中医药大有可为 中医新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辅修专业教育助力瑶医药发展 下一篇:2025年中医药健康旅游达5000亿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