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
最近,《浙江省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调查与对策研究》披露,浙江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中医类别医师的比例为23.26%,乡镇卫生院的比例是18.77%,比3年前分别上升3.3和1.1个百分点。统计表明,该省基层卫生机构中医类医师不断增加,但基层中医药人才仍显匮乏。
为抓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项目”,浙江从省级层面到各地区不断推出创新举措:连年招录农村社区岗位定向培养中医类本科生。连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省中医药管理局年度安排700万元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专项经费,下拨各市主要用于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该省还对一体化的中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培养方式,创新基层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推出《浙江省基层名中医培养方案》,选拔一批基层中医骨干分专科和全科两个方向培养,以满足基层需求。
本次调查分析,基层卫生机构中医类医师占比的问题主要有:地区间不平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20%以上的,义乌市达100%,杭州市分别达96.1%、93.9%,而舟山市社区仅20%,乡镇仅9.52%。可能与舟山地处群岛,吸引中医药人才较难有关。
总体上看,中医类别医师占比比例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乡镇卫生院,全省社区比乡镇高出10.9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尽管浙江不断推进壮大基层中医药队伍的力度,但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仅为19.33%和15.72%,基层中医药人才短缺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针对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问题,浙江该项调研提出“探索多维培养,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质量”3项对策:
完善师承教育制度 切实抓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的整理总结、继承发扬,要以临床能力、学术传承和社会影响力为重点,探索和逐步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开拓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和途径。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遴选一批老中医药专家,采取师带徒的形式,为乡、村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一批基层中医药人才。通过经费补助、优先晋升等方式,鼓励更多中医药技术人员投入到“传、帮、带”的培养模式中。
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中医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稳定队伍的长效机制。把定向免费培养中医药专业生作为解决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的重要举措。鼓励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扩大“西学中”培训。通过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培养以中医药服务为主要手段、掌握全科医学知识的社区中医药人才。面向社会招聘有相应资质的中医药人才,将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充实基层队伍。通过基层中医药人员优先录用进编,提高基层中医药人员待遇等。
强化技能培训制度 建立健全中医药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快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鼓励大医院的中医师到县以下基层工作一年,帮助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社区中医人员到省市级医院进修。重视城乡基层中医药专科、专病技术骨干等中医药实用性人才培养,促进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队伍整体素质。(中国中医药报)
本页关键字:多维度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 中医新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民间特色诊疗技术应被充分挖掘 下一篇:毛里求斯总统访问中国中医科学院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