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施治是重要手段
自今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接到疫情通报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高度重视,立即派出专家组赶赴当地指导协助全力开展临床救治和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研究落实各项疫情处置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疫情防控方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明确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式等多个方面内容。诊疗方案指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尚不明确感染源,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诊疗方案明确,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采取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对症治疗,或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诊疗方案还列出了详细的中药参考处方并推荐了5种中成药。
目前,上海、安徽、江苏等省市卫生部门正按照卫生和计生委要求,继续落实患者临床救治、密切接触者追踪和医学观察、疫情监测等应急处置措施,浙江、北京、甘肃等省市还根据地域特点发布了各地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
其中,上海市已成立中医药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专家组,并制订了《上海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建议在治疗上,应尽早按照清热、解毒、化湿、扶正祛邪的原则进行干预,在出现感冒症状早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成药。
江苏、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结合本省地域特点,分别制定了江苏、浙江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建议方案,其中江苏省建议用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预防禽流感,辨证时可按照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施治,根据症状采取透表清气、清热泻肺平喘、清气凉营解毒、醒神开窍固脱等方法进行治疗。浙江省中医药预防方案给出了中药茶饮、中药煎服、中药香囊等预防禽流感的详细药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防治禽流感中的作用。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组织制订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发布了两个预防H7N9禽流感的中药处方,同时要求各级中医医疗机构要通过集中培训、典型病例分析等方式,尽快让医务人员熟练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早期识别的方法。
甘肃省卫生厅结合实际制订的中医药防治预案中,除了提供汤剂治疗和中成药治疗等中医药治疗建议外,预案还提出了非药物治疗手段,“对高热不退者,可选大椎、曲池、十宣等穴位放血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刮痧、拔火罐辅助治疗。”
卫生和计生委还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各地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开展临床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报告与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此外,卫生和计生委发布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一版),指导各地尽可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中医药治疗
1、疫毒犯肺,肺失宣降
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治法:清热宣肺
参考处方:桑叶、金银花、连翘、炒杏仁、生石膏、知母、芦根、青蒿、黄芩、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注射液。
2、疫毒壅肺,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炙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知母、鱼腥草、黄芩、炒栀子、虎杖、山萸肉、太子参。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肢冷、汗出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咯血者加赤芍、仙鹤草、侧柏叶;口唇紫绀者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
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上一篇:治疗H7N9禽流感新药获批上市 下一篇: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医改重点工作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广西玉林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2月16日快讯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2月16日快讯
- 养胃粥:火腿冬瓜粥的做法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