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形成治疗疾病新体系(上)
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目标,两年多以来,各基地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具体到每一病种的理论体系仍未形成,呈现出“大方向人人皆知,如何做无从下手”的局面。为此,笔者就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具体疾病的学术研究内容和任务略述浅见,以供同道们参考。
学术研究是基地建设的核心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费投入、基地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团队建设、学术交流平台搭建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许多环节,而每一环节都直接关系到研究基地建设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而言,学术研究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以上所有这些环节都是为学术研究这一核心服务的,是为实现学术研究目标提供人才、信息和物质保障的。
因此,我们的目光一定要紧紧盯住学术研究这一核心不动摇,抓住学术研究这一关键不放松,充分利用目前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并使之成为完成基地学术研究任务的基础和条件。
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起相关疾病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扩大任务功能,而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是最终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
一个建设周期结束,当我们对基地建设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基地规模、看团队建设、看设备条件等基本状况,更要看基地所承担相关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是不是真正诞生了“看得见、用得上、立得住、推得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是不是真正提出了新理论,创立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而这些研究成果是不是实实在在地指导临床,服务临床,并在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临床疗效、扩大中医服务功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的学术研究成果才具有永恒的意义。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相继编撰出版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真正完成了中医临床学科总体框架的构建,从而对中医学术进步起到了划时代作用的话;当前,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的学术使命就是建立起中医药治疗现代医学难治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新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既要完整、准确地体现中医学的本质特色,又要符合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既保持中医学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成果,从而使中医药真正能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构相关疾病新的中医理论体系
建构完整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确立相关疾病的中医病因学归属
目前中医界对各基地承担疾病(西医概念上的)的中医病因学归属认识尚不一致,有些提法甚至存在着很大的片面性,主要原因是在认识和阐述中医病因时未能充分兼顾西医疾病的发展规律。
如乙型肝炎的病原学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通过复杂的免疫反应引起发病。中医病因归属就必须具备外在的传染性致病因子和内在的发病条件。这一外在的致病因子具有物质性、致病性、致病的特异性、传染性及潜伏性感染方式等特点;内在发病条件则是免疫失衡即中医体质因素。依这样的标准,将中医“杂气”作为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就较为适宜,而当前多数研究所认同的“疫毒”就不够准确。至于“湿热”、“邪毒”甚至“情志”等显然不具备上述条件,作为乙型肝炎病因是不恰当的。
再如高血压病,多数文献只注重从眩晕等中医病证立论,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作为病因,而对于过量进盐这样重要的原因却每多遗漏或忽略,这显然也是不全面的。其实,中医学早就认识到饮食过咸易引起血脉变化,如《老老恒言》中所说“……血与咸相得则凝,凝则血燥”,这与高血压病常见的血栓、梗塞等缺血性疾病颇为吻合,因此,应将平素嗜咸或过量进盐作为高血压病主要的中医病因之一。
因此,深入进行中医病因学研究,纳入符合现代医学疾病发生学规律的科学理念,真正确立起相关疾病的中医病因学归属并形成共识,对于治法确立乃至整个临床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医病机演变的阶段性规律
中医病机研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肝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相关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总体规律的把握。二是研究和把握中医病机演变的阶段性规律。
总体病机规律研究的内容是多层面的,如外来致病因子的介入、基本病位、对脏腑气血所产生的广泛病理影响及后果,阴阳失调、脏腑及气血功能紊乱等发生的机制及病机意义,湿热、痰浊及瘀血等病理性产物形成的原因及对病机转归的影响等。
各临床研究基地所承担的疾病病程均较长,涉及不同的病理阶段和临床分期。如高血压病可以把对靶器官的影响程度分为一期、二期、三期;而乙型肝炎则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又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这样,中医病机演变就具有了阶段性规律,以慢性肝炎而言,其病变往往初在肝,先传脾,后及肾,最后导致气血逆乱,正虚邪实的结局;湿热与瘀血则是疾病过程中的阶段性病理产物。在这些不同的疾病阶段,中医病机演变的规律决定了不同的证候表现,明确中医病机演变的这些阶段性规律,有助于我们及时采取正确的中医干预措施,制订恰当的阶段性治疗方案,从而阻断疾病进度,促使疾病向愈。
病机研究还要明确影响病机转归的三个重要因素,即致病因子的强弱程度,体质差异及治疗是否恰当,这三点对于病机转归趋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研究证候组群的分布规律与表现特征
证候作为疾病的外在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依据。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等可有多种症状与体征,中医证候纷繁,这些证候又因疾病的临床类型和阶段不同在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等方面而有很大差异。
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深入探讨证候发生的生物学本质,探讨证候与某些疾病的病变实质及客观指标异常所存在的广泛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以便促进证的规范化、客观化研究,从而使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二是系统观察在某些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组群的表现特征及分布规律。深入分析体质差异及环境、气候、情绪等疾病本身之外的众多因素对证候发生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排除患者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所导致的对主观症状感知和表述的差异,逐渐总结出不同疾病不同临床证型和证候学范围,从而为正确的辨证分型提供证候学依据。
本页关键字:学术研究是基地建设的核心 建构相关疾病新的中医理论体系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云南马关县中药材产业促农增收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
无相关新闻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