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必须体现中西医并重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12月24日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回答询问时表示,中医药虽然不是医改近期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之一,但其中哪一项工作都需要中医药,都需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作用。中国的医改之路,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西医并重”。
王国强在回答张美兰委员发言询问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十分注重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中央文件当中特别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为此,2009年4月,国务院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体现了深化医改的意见和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中医药虽然不是五项重点改革的任务之一,但是这五项重点改革当中,哪一项工作都需要中医药,也都需要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作用。
王国强介绍,在医改领导小组和医改办的领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了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如在新农合政策当中,提出要提高报销比例,降低起付线,使基层群众能够更方便地使用中医药服务,特别是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在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面,药物目录当中扩大了中成药和民族药的数量,突出了中西药并重的原则,中药饮片也成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内容;在建设2000所县级医院的规划当中,有17%的建设项目用于县级中医医院和县级民族医院,目前全国民族医临床基地建设有1个,纳入地市级以上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的民族医院有28所,纳入民族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的县级民族医院有67所,另外还确定了49个民族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针对张美兰委员提到的中医医院的西化趋势问题,王国强指出,探究原因,主要是如果中医医院都做中医的话,收费很低,养不活医院,政府又没有补贴,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就走偏了方向,只好去做西医的服务。他认为,需要研究怎么样在财政上予以公立中医院补贴,扶持它从事中医研究和治疗,提高疗效。“目前中医服务收费太低,扎一次针就四块钱,按摩只有二十块钱,到社会上洗个脚还要七八十块钱,劳动和价格不成比例,所以需要探索公立中医院的改革和补偿机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这方面部分地区有一些很好的典型,比如安徽,提出“5+1”的改革方式,五项重点改革加发展中医药,取得很好的效果。广西也是“5+1”,把五项工作加上扶持广西的民族医药,特别是壮医药的发展,作为医改的重点。北京市规定在市公立中医院采取“吃皇粮”的办法,就是全额补助,同时通过考核来确定医院中医特色,特色越明显给的补助越多。另外,甘肃的经济条件比较差,他们就把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作为探索甘肃医改之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特别是广大农村,用非常简便的中医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把当地药材列入药方,普及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治疗,效果非常好。
下一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推动中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保健、产业、文化几方面的协调发展,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医改为中医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说到底,中医药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发展中医药、扶持中医药,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中医做强做大,这样才能使中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另外,中药作为农副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中医药的发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加强研究。
同时,要把重点放在中医的特色优势和重点优势病种上,在提高疗效方面加强研究。中医的“治未病”、预防保健作为特色优势领域,要不断地加强,建立中医预防保健体系。
最后,要加快中医药的立法。中医药法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积极准备起草,争取能够在本届人大出台。
本页关键字:卫生部 王国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国药典》将建立国际化中药标准 下一篇: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