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流感流行 中医药能担重任
8月22日,北京地坛医院王玉光博士代表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在“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作《中国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报告》,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实践过程和科学证据。这是继2003年中医药防治SARS得到国际认可之后,中医药再次在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依据严格循证医学证据登上国际会议讲台。这让正处于甲型H1N1流感全球蔓延阴霾下的其他国家科学家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政府强力支持 中医药大显优势
“墨西哥发生疫情之初,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快速研究防控措施,并强调发挥中医药治疗甲型流感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委员会副组长晁恩祥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共同发布《关于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通知》,成立了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并在5月初针对国外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的早期临床症状,根据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丰富的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经验,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制订了《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为公众开出生活起居方、食疗方以及药物预防方。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专门列出了中医辨证治疗的参考方药及10种常用中成药。中医药古代的疫病防治经验为什么还能对今天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晁恩祥说,中医药不是针对病毒的,却对病毒有作用,这是因为中医药针对的是证候和病机的变化过程整体治疗,发热、咳嗽的症状改善了,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达到了抗病毒的效果。
“从第一例病人,中医就参与了治疗。”晁恩祥说,在这一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到各地会诊,分析病例,逐步总结,了解了疾病的发展演变规律。参与治疗的病例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也有单独中医药治疗的,不论汤剂还是中成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积累了经验和资料。特别是进行临床、科研的一体化管理,注重疗效的评价和药物的筛选。实践表明,中医药的治疗是有效的。
调查显示,中国68%流感患者愿意选择中医药治疗。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约有2/3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采用了单纯中医药治疗和中西医综合治疗。中国至今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疫情未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大的冲击,众多专家认为,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研同步开展 循证医学证据说话
这次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启动了应急科研项目,委托由临床治疗一线专家、名老专家、循证医学专家、统计学家以及相关专业专家等组成专家委员会,临床科研一体化同步展开临床救治和科学研究。
《中国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报告》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系统总结前一阶段临床治疗和科研成果,组织多家单位和各方专家反复论证形成的。
报告重点通过对40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回顾性研究,在对20多万个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客观显示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结果。扼要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和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和结果,尤其是明确的病例资料纳入排除标准、评价指标、统计分析方法等。特别是对于发病24小时内入院并伴有发热、咳嗽的病例分析显示,中医药在缩短退热时间和住院天数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专家委员会根据统计学数据结合临床实践,得出初步结论:单纯中医药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情较轻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与达菲合用对于甲型H1N1流感病情较重者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同时,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不良反应。
正是有了这些疗效的科学证据,陈竺部长才能够在此次大会上自信地向世界宣布中医药的治疗效果。
本页关键字:中医药 甲型H1N1流感 地坛医院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中医医院评价标准拟定 下一篇:震区伤员康复以中医为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