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研究项目启动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主要侵犯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细胞免疫缺陷,造成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以致最后衰竭死亡。免疫系统的状态与HIV感染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项目7月12日在京启动。
课题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说,无论在HAART治疗开始前,还是治疗中,免疫功能的存在和恢复是决定预后的关键。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使得病情长期稳定,进一步提高现有治疗手段的疗效,从而改善HIV/AIDS患者的预后。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该病由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和肿瘤等。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52748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3071例,累计治疗48551例。艾滋病已经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成为我国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目前,包括被动输入HIV特异的抗体或细胞,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等免疫疗法正在研发阶段,在临床上尚未获得肯定的结果。理想的免疫治疗药物应该能够根据机体免疫功能状态适时适度的发挥免疫活化或免疫抑制的作用。
王阶认为,艾滋病属于中医“疫病”、“伏气瘟病”、“虚劳”、“五劳损伤”等范畴。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指导下,近年来开展的临床研究,特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坦桑尼亚合作,进行了大量的中医辨证论治的尝试,中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发挥中医药优势,运用中药扶正等方法,研发具有多靶点、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制剂以重建HIV/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将是中医药的防治艾滋病研究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本课题以既往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要求及项目主管部门相关规定,经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反复论证,制定了“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临床试验方案。通过现代医学的临床及实验技术,利用循证医学及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的相关方法,在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前提下,客观评价中医药干预对艾滋病免疫重建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形成证据确凿、可供推广、广泛认可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课题联合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世纪康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六家在国内艾滋病领域研究具有影响的单位,特别是肖培根院士、曾毅院士等全国著名专家对本课题的指导和参与、实现了强强联合,保证了研究的权威性和先进性。
王阶介绍说,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主要有:项目采用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特征相结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艾滋病的正虚或正虚毒盛证候,有利于艾滋病中医证候的规范化量化诊断;严格的质量控制,中医综合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的影响,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设计,在国内外亦为领先水平;对艾滋病正虚与正虚毒盛的证候与艾滋病分子免疫指标的相关研究,在国内未见报道。与国际接轨的临床研究模式,聘请中立的第三方机构(CRO机构)进行项目管理工作,采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统计室的中央随机系统进行患者的随机分组,聘请国内外著名统计学、循证医学专家全程参与;建立艾滋病中医治疗网站并进行实时更新,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广大患者提供在线服务平台,同时促进学术交流,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
本页关键字:艾滋病 HIV 疫病 伏气瘟病 虚劳 五劳损伤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六项基本策略 下一篇:震区伤员康复以中医为主
>> 更多请点击扫描二维码 轻松关注 您感兴趣的中医微信号
相关链接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 冬季如何防雾霾
- 不要问“病从何来”?只需问“治向何去”?
- 巧用药膳调失眠
-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小寒养生
- 河北安国药市2016月1月29日快讯
- 冬季养生两款药膳
- 三盘落地势导引法:增强免疫
- 安徽亳州药市2016年1月29日快讯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